走生态开发步伐 给乡亲一个绿色富裕的村庄
走生态开发步伐 给乡亲一个绿色富裕的村庄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 王利斌)郊山村,曾是阳泉市郊区西南舁乡一个贫困村,乡村经济发展并不突出。

10年前,郊山村硬化路破烂不堪,在外上学的学生没有校车接送,村里没有企业,村民的生活来源大多靠种地和外出打工补给。10年后,村干部带着全村人用一股子不服输的韧劲埋头苦干,蹚出一条生态开发、绿色发展的振兴乡村之路。

筑梦于乡野,奋斗于山海。在国家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郊山村发挥地理优势,精准施策,引入生态开发项目。2017年,郊山村实现脱贫。北郊乡野,“无中生有”,以全新的方式,打开了乡村振兴的大门。近年来,民风淳朴的郊山村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村容村貌治理等方面做了许多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村风正、民心顺、班子团结的良好局面。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郊山村产业多了,种植结构多元化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生活滋味。

 

希望

“郊山”意为远山郊野,意思这个村落偏僻,离市区较远。郊山村位于西南舁乡东北部,南面与平定接壤,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有428人。村民祖祖辈辈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王学元是郊山村人,三十岁便有了自己的石膏厂,加上和外界联系,自己的买卖风生水起,村里人都说他“有本事”。2008年村委会换届选举,这个“本事人”被村民选上了村委会主任,同时又肩负起村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带着大家的希望,王学元决定在村居住,领着乡亲一起致富。至于怎么干?他有些忐忑,心里真没有数。

沿着坑坑洼洼的村路,王学元看到了沿路学生步行到邻村两三公里外的学校上学,冬天刺骨的寒风打湿了他的眼眶。他站在村地势最高的山上远眺,只见大片的撂荒地,杂草丛生,废弃的矾石厂,沟壑纵横,村里没有生机。王学元下定决心:“一定要先买一辆校车,修一条硬化路。”2009年,硬化路通了;2011年,19座的校车也买下了。

王学元发现村民水窖的水到次年就枯竭了,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啥时能让咱过上不愁喝的日子?”

剔肤见骨找病根。王学元说,村子要发展,村民是关键,得从最基本的生活问题着手——打一口深井,迎合百姓的呼声。

郊山村会变,村民们看到了发展的希望。

奋起

2008年以前,靠采矿资源维持经济命脉。随着资源逐年枯竭,村民生活无着落,群众上访闹事不断,对村集体意见很大。王学元上任后,带领着新一届村委和支部委员定下了奋斗目标:改变村容村貌,稳定民心不再有混乱,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安排贫困户优先就业摆脱困境。

说干就干。2009年,王学元代表村支“两委”筹资58万元新建了2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广场、图书室;2010年硬化了村里的街巷道;特别在市、区、乡三级领导精心指导下,为村里钻凿了深度736米的深井,2012年7月实现了人畜饮用水自来化,还修建了深井水净化生产线,安排了部分村民就业。村民过上了不愁喝的日子。

2015年投资140万元建起的村饮用水厂运行情况良好,瓶装和桶装水在周边地区销量很好,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又解决了村民劳动力。2017年。郊山村脱贫后,人均年收入达到了3500元。双孢菇种植是郊山村2017年引进的村集体项目,也是村民调产增收的渠道之一,生产基地里700平方米、80多床双孢菇已全部长出菌丝,2018年已经收益,计划在2019年投资60万元扩建2000平方米提升规模。这样会让更多贫困户参与到村集体产业项目中来,提高他们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确保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

骄傲

2018年12月30日,蘑菇烘干基地初见雏形,一台高近3米的蘑菇烘干机已经从厂家运到基地,以备双孢菇市场行情不好时烘干储藏,等市场行情好转时再出售,增加抗风险能力和集体收益。“这机器一天能烘干1000公斤的蘑菇。”王学元说。去年村集体还花21万元修建了存储量500立方米100吨的恒温库房,以备村里270亩果树地收货后储藏。

“150亩地的生态开发项目是2017年办的手续。”王学元介绍,为了让村里贫困户能优先脱贫,2016年10月,50户贫困户在村支“两委”的帮扶下分包了270亩果树地,以改变原先的种植结构提高收入。由于村里闲置的荒山较多,没有大面积的平整土地,经村支“两委”开会研究决定,开始平整土地种植目前市场上销量好价格高的玉露香梨、优品富士苹果和油用牡丹。2017年5月,王学元带着村支“两委”的意见到乡政府提出了“关于阳泉市广丰远通农业有限公司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备案申请”,2017年11月乡政府下发了“西乡政发【2017】32号文件通过。当月,王学元又拿到了郊区发展和改革局投资项目备案证(阳郊发改备案【2017】48号),工期两年。村里请来专业施工队,计划将山神爷、坟沟背坡150亩荒山、沟壑平整。由于资金紧缺,干了两个月就停工了,仅完成了预期的一半工程。2018年开春后,在不到百亩新造的地里,村民栽种了富士苹果树、玉露香梨树、油用牡丹和葡萄树,并引资建起了存栏千头猪场——瑞祥满圈合作养殖场,为村民提供了20余个就业岗位。2018年12月下旬,村集体继续投资平整土地时遇到了瓶颈,计划年后进行。

王学元带领村干部为村民脱贫的方方面面,村民都看到了希望,集体收益稳中有进,村民们也很上进,没有时间再去上访,都各自忙着赚钱养家。

考虑到残疾人活动有障碍,村集体专门为这伙特殊群体提供了活动、康复场所。2009年至今,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都将会领到村里下发的300元补助,村民满脸笑容:“跟着村干部好好干,咱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哩!”

[编辑:毕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