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郊区平坦镇侯家山村产业助力让“空心村”重现活力

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阳泉频道> 郊区 2019-01-23 14:32   来源: 阳泉市政府网  

新建起的养驴场

建设中的蓄水池

搬出大山后,利用旧村建起养殖场、蓄水池,发展驴、羊养殖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村民增收——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几天,乡村也迎来了一年中红火的日子:有的村开始张罗灯会,有的村打扫门庭,还有不少村民开始置办年货……然而阳泉市郊区平坦镇侯家山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芝新却不时回侯家山旧村看看去年新建的驴、羊养殖基地。自打2015年全村整村搬迁后,村子就变成了真正的“空心村”。脱贫攻坚以来,在各级单位的帮扶下,不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入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实现增收,村里还在旧村建起养殖场发展驴、羊养殖,让这个“空心村”重现活力。

侯家山村离镇上约15公里,由于地处偏远、进村道路难行,不仅村民出行不便,就连种植的果子和蔬菜也难以运出村,很多年轻人只能带着孩子到镇上、市区打工上学。全村38户80人中有17户40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比例高。如何让村民离开大山,过上吃喝不愁的日子?2015年整村搬迁,让村民看到了希望。

整村搬迁后,如何让搬迁村民过得更好,成为各级帮扶单位以及村支“两委”亟待解决的问题。精准扶贫开始后,郊区金源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了村里的14户贫困户入社,参加合作社的劳动每天有70元到100元的打工收入,一年中有半年的时间承担着造林工程。建档立卡贫困户巩艳威2017年加入合作社。2018年,合作社承担的造林工程在常家山、石板片等地,他和合作社社员去植树,每天有100元的收入,“忙活半年时间,收入了1万多元”。和五年前相比,他家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不仅脱了贫,而且孩子能在镇里上学,收入也稳定了。

靠着生态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脱了贫。可如何让搬迁后的“空心村”发挥更大的作用呢?2017年,经过多方考察,镇里、帮扶单位、村里达成一致,要利用好产业扶持资金,上马养殖产业,带动村民致富。除了产业扶持资金,村里还通过自筹、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准备建设驴、羊养殖场。

2018年6月,养殖场开工建设。经过三个多月的施工,养殖场建了起来。沿着水泥路向村里前行,一个蓝色屋顶的建筑物格外显眼。第一书记刘海军介绍说,这个养殖场总投资60多万元,包括外场地、草料间、驴舍等,其中驴舍有400多平方米。村里计划去年建成就引进石门大黑驴,可当时正处于价格高的时期,于是预定好今年三月份引进。在养驴场的不远处,村里还建起了养羊场。虽说羊还没有买回,但是各项设施已经到位。“村里之所以选中养殖驴和羊,是因为这两种牲畜疫情较少,价格相对稳定。驴全身都是宝,羊繁殖快,适合我们村发展。”刘海军说,“村里计划第一批引进50头驴、100只羊。”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村里为了发展养殖业,还在去年6月投资46万元与养殖场同步开工建设了蓄水池。蓄水池长21米、最宽处14米、深14.5米,蓄水量700立方米,不仅可满足村里养殖产业用水,后期发展其他产业也有了充足的水源。在养驴场一侧的草料间里,村民已经从阳曲县运回4卡车草料。“这些草料每斤9毛。一头驴每天草料和粮食的饲养成本有8元。这不,去年畜牧、农委的技术专家来村里实地查看,认为咱这里也能种植牧草。今年,咱也尝试着把村里的撂荒地流转回来种植牧草,减少养殖成本。”刘芝新说。

“开了春,引回驴和羊,咱一年比一年扩大规模。规模上来了,咱的养殖业才能发展得好,收入更多。2019年,要干的后续工作还多着呢,又是忙活的一年。”刘芝新说,“春天,各种山花满山遍野,美着呢。到时候,咱的产业也干起来了。有了产业、有了人气,咱村里就有了活力。”(任继萍 黄瓅琛)

编辑:毕超田 责任编辑:毕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