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博会丨让传统砂器散发迷人魅力
聚焦文博会丨让传统砂器散发迷人魅力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 邵国宝) “这个火锅是什么材质的,为什么看上去那么独特?”“这个砂锅是真品吗?”7月12日,在阳泉市第二届文博会郊区展区的一角,来自郊区杨家庄乡小西庄村的东旭砂器展位格外火爆,被市民围了个水泄不通。不少前来询问的市民被东旭砂器精美的展品折服,大家拿起手机纷纷拍照,有人还立刻下了单。

阳泉市郊区东旭砂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世亮,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砂货工艺的传承人。对于自己的产品突然成了“网红”产品,张世亮并不意外:“这次带来的100多件展品,涉及药用、食用、煮茶、煲汤、艺术等十几个类别,所有展品均采用本地稀有陶土为原料,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工序,手工制作而成,成品内外光洁、色泽晶莹、质地坚硬、薄厚均匀、耐酸耐碱、经久耐用。”

随后,张世亮将记者引到一个仿古火锅面前。记者看到,这个仿古火锅造型优美大方,大约有50厘米宽,50厘米高。张世亮介绍:“你看这个仿古火锅,上面有五个星型孔,象征着五星红旗;扶手采用狮子头造型,因为狮子在我国一直象征着平安和兴旺;底部下面这些镂空的口,一方面是为了散热,另一方面就是象征长城。这个火锅不单单是一个食用工具,而是一个将传统砂器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在新时代,传统文化及工艺想要更好的发展,离不开传承、创新与产业的不断壮大。”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平定的砂锅亮晶晶。”据悉,小西庄村砂器生产工艺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到明清时期已经声名远扬。据《平定州志》记载,“砂锅产自州北之中,村民陶为器皿,货之他乡”,“州北”就是指的小西庄村。解放后,小西庄村曾经发现过明初砂货生产的痕迹,虽然其他地方也有生产砂锅,但因原料、工艺不同,只有小西庄村生产的砂器“亮晶晶”。

张世亮拿起一个小砂锅说:“我们的砂器具有煎药不变性、炖肉不变味、烧饭不变色、煮水能软化的特点和透气好的性能。尤其是清代康熙皇帝御笔赐字的‘龍’字壶最为著名,经过我们秘制工艺,用其可软化水质、改变水质、产品不用釉、不含铅、无放射性元素,保健功效高于其他金属器皿,是绿色环保、真朴自然的特色产品。多次被评为省市优秀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没有实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所以需要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变化进行创新。”张世亮认为,希望通过文博会的平台,把这些老字号、带有地方特色的产品进一步的推广出去。

[编辑:侯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