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花器上赏“荷花”
珐花器上赏“荷花”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路路) “‘黄如金箔,蓝如水晶,紫如茄皮,绿如翡翠。’说的就是咱们的珐花器,珐花器是一种失传的技艺,是民窑的代表作品。”8月2日,在阳泉市郊区举办的首届文旅产业展示交易会上,面对围观的市民,68岁的甄国民介绍起珐花器显得自信而又从容。

甄国民是阳泉市郊区三泉村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了珐花器。他迷上了珐花器独特的技法和质地,潜心研发珐花器的制作技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这种已经停产的手工艺品重新展示在世人面前。

珐花器是指以硝酸钾(火硝)为助熔剂的陶胎彩釉器,从形制上看,珐花器的主要装饰方法是“堆筋立粉”,其工艺过程是在坯胎上用胎泥堆挤出纹饰轮廓,高温烧出后,在轮廓中填以黄、绿、紫、蓝等低温釉,再经釉烧而成。主要器型有梅瓶、天柱瓶、球瓶、赏瓶、双耳尊等,纹饰多有龙凤、花卉,其制品造型端庄,纹饰流畅,线形优美,填彩准确,珐花釉绚丽晶莹,隔釉见胎,色彩主要以黄、蓝、紫、绿、白为主,胎质坚硬而厚重。代表作品有牡丹富贵、十二生肖富贵图天柱瓶,龙飞凤舞天下富天柱瓶,龙凤呈祥赏瓶等。

甄国民拿起一个珐花器,向记者介绍起珐花器的制作流程。记者看到,制作珐花器和做蛋糕的“裱花”程序类似,在一个圆锥状的袋子里装着原料,在一件素白的盘上留下一条条流畅的细线,之后逐渐勾描出了一朵美丽的花。

甄国民介绍,珐花原名“粉花”,又名“珐华”或“法花”,盛行于明代,常见器物有较大的瓶、罐、炉以及佛前供品等。山西曾是珐花陶器的主要产地,历史上蒲州、霍州、文水、平遥、阳城、介休、榆次、太原、朔州、代县、清源、临汾等地均有烧造记录。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开始晋南地区即可生产一种低温彩釉珐花陶器,明代较为盛行,清中后期技艺失传。

珐花器手工技艺是山西民窑的智慧结晶,古朴典雅的彩色立线珐花陶器,纹饰线条刚劲流畅,多彩晶莹,烧成后的器皿表面釉彩绚丽,具有较高的工艺研究价值。“根据记载,山西历史上的蒲州烧制出的珐花器最好。它起源于金元时期,兴盛于明代。在故宫及我省众多古建筑中,很多被大家叫做琉璃的装饰器,其实都是珐花器。”甄国民说。

[编辑:侯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