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郊区多措并举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
阳泉郊区多措并举打开人才工作新局面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通讯员 董相敏)  阳泉郊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推动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互相促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郊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用活力迸发的机制聚才:从战略高度,为人才强区指明方向。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共六方面二十条具体措施,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从战术布局,为人才强区提供路径。为加快各项政策落实落地、见效管用,聚焦青年优秀人才、本土实用人才、招才引智、人才选育等重点领域,推出《人才新政十条(试行)》,力争在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在资金投入上有所提升,在引智培育上有所调动,确保将人才工作引向纵深。

用统筹推进的思维引才育才:一是突破传统模式,精准引进高层次人才。对照《意见》《十条》相关要求,对事业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灵活安排使用编制;打破“笔试+面试”的传统模式,取消笔试环节,重视能力素质评价,过程更加简洁。目前,面向全社会公开引进的第一批46名急需紧缺人才已经正式上岗,第二批29人将于近日面试。二是坚持高位推动,做好拔尖人才选拔。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开展拔尖人才选拔工作相关部署,通过普遍摸底、重点筛选,组织各类人才积极参与“省第三届产业英才岗位及产业英才”“省第五届拔尖人才”“省青年拔尖人才”“三晋英才”支持计划等评选活动,7名同志入选阳泉市“拔尖人才”,25名同志成功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拟支持对象。三是坚持一线蹲苗,做好人才服务基层。围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挂职锻炼,引导优秀人才到乡村开展帮扶,持续组织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三农”。特别是在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拔上,放开标准,不唯学历唯能力、不唯职称唯经验,拓宽人才选拔范围,突出人才选拔的实用性。推行农村科技特派员制度管理办法(试行),明确选派农村科技特派员14名,帮扶站点100%覆盖贫困村,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开创出了科技支农的新局面。四是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积极培育基层本土人才。挂牌成立郊区荫营镇农村青年人才党支部,以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土专家、田秀才”、35岁以下的村干部以及有志回乡创业、为家乡服务的返乡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为重点吸收和服务对象,为农村优秀青年人才靠近党组织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道,有力破解农村优秀青年人才入党渠道不畅、党员队伍严重老化、发展党员搞“近亲繁殖”、村级后备干部匮乏等亟待解决的难题,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用如沐春风的环境留才:一是强化待遇保障。积极协调各相关单位制定出台人才服务配套政策,如青年优秀人才奖补办法(试行)、人才公寓配置办法(试行),为新引进人才打造家具、电器一应俱全的人才公寓,同时,根据人才层次及时落实2—20万元奖补金,切实解决人才后顾之忧,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二是创优发展环境。下发《关于促进我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企业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同时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作用,区教育科技局对2018年度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11人、农村科技特派员8人、外聘大专院校科技人才8人、高校毕业生2人共奖励资助11.9万元。三是畅通发展渠道。放宽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聘条件,最大限度解决基层职称评聘难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打破传统路径,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原则给予其职称晋升倾斜。对年纪较轻、素质较高的农村实用型人才,在评定职称、承包农村资源、农业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基层人才积极性。

 

[编辑:张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