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让俺过上好日子”

黄河新闻网 >黄河新闻网阳泉频道> 盂县 2019-10-15 10:15   来源: 阳泉市人民政府  

 这几年,盂县西烟镇袁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万明调整种植结构,少种玉米,多种土豆、小米、红芸豆等;参加造林专业合作社,每天能挣100元;享受小额贷款政策,把贷款资金投入到村集体的猪场,当起了饲养员;家庭和谐,连续三年获得“孝亲敬老”奖补……获得2018年袁梁村“脱贫攻坚模范户”的李万明认为——

“梁书记,今天城里的‘亲戚’要来看俺们?”9月25日,盂县西烟镇袁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万明站在第一书记梁富明的办公室门口问道,“几点来?俺去地里摘几个南瓜、刨点山药蛋,走的时候让客人带走。”梁富明紧走几步,搀扶着李万明坐在凳子上后说:“李叔,别忙活了。他们不会要你的东西。”

“人家常来家里看俺,俺们给带点瓜菜也不行?”李万明着急地说。李万明口中的“亲戚”是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的党员干部。袁梁村地处西烟镇西北,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由于地处偏远,没有工业和资源优势,袁梁村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6户47人。2015年市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成为袁梁村的对口帮扶单位,不少党员干部与村里的贫困户“结对子”成了“亲戚”。

“自从有了城里‘亲戚’,过年过节总要带着东西来看俺们。”李万明笑呵呵地说,“说来说去,还是政策好,俺们才能过上好日子。”

今年67岁的李万明是个勤快人,一辈子辛辛苦苦种地,勉强维持生活。2015年,村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回头看”时,他家被确定为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仅2050元。李万明是个要面子的人,他觉得十分不自在,“俺也不懒,咋就成了贫困户”。

“一定要把这顶‘帽子’摘掉。”李万明在心里盘算着自家的脱贫路,“咱农民离不开土地,想脱贫还是得靠种地。”他决定先干好本行,再谋划其他的产业。2016年,扶贫工作队经过考察后,发现当地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合种植土豆、小米、红芸豆等,便建议村民种植小杂粮。李万明积极响应,增加了小杂粮种植面积。李万明还将村民弃耕的土地收拾好,种上了庄稼。“种着10来亩地,平时俺们老两口管理,春种秋收时,孩子们回来干。”李万明说。秋收后,闲不住的李万明跟着别人走村串户到处收购玉米,帮村民剥玉米,一个月也能挣近2000元。

2017年8月,李万明得知造林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植树造林,他赶紧报了名。春秋季节,李万明每天起早贪黑到山上种树,“带点干粮和水,中午就在山上凑合着吃”。辛辛苦苦两个月挣了4000多元,他脱贫增收的信心更足了。

“俺还享受小额贷款政策呢。”说起脱贫的事情,李万明的话多了起来。刚开始,扶贫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到家里讲解这一政策时,李万明顾虑重重,“就怕还不上”。经过工作人员一次次上门宣传,李万明决定贷款5万元,自愿参与生产经营,把贷款投入到村集体的猪场。他还当起了养猪场的饲养员,每个月又增加了一份收入。“今年夏天,俺身体不太好,才不去猪场喂猪的。”李万明遗憾地说。

李万明家是个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家里人和气孝顺。这几年,盂县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全社会尊老爱幼,实施“孝亲敬老”奖补政策。奖补政策规定,贫困户子女为父母账户拔付3000元,政府给予500元奖补。连续3年,李万明家获得政策奖补。

“2016年,俺家脱了贫。”李万明说。在他家的贫困户手册上清清楚楚地写着:“2016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8140元,2017年达到13665.62元,2018年提高到18400.33元。”2018年,李万明家被袁梁村村委会授予“脱贫攻坚模范户”荣誉称号。

编辑:赵小丽     责任编辑:尹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