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快来  文博会阳泉展区等你打卡
大家快来  文博会阳泉展区等你打卡

 

  阳泉展厅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 张金鑫) 阳泉市作为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第一座城市,不仅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同时也有着传承久远的平定砂器、刻花瓷、面塑、紫砂、剪纸等特色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阳泉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文化引领 聚力转型”在本届文博会的阳泉展区得到了充分的诠释。

  创意让陶器更实用

  陶瓷区,一件香炉跃然展柜,它的古朴和优雅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好奇,时不时有人拿起它细细的揣摩观赏,猜测它的材料,有的说是铜的,有的却认为是树脂的,很多人开始咨询这里的负责人。

 

  仿铜陶瓷香炉

  这就是平定陶瓷艺人张维亮创作的仿铜陶瓷香炉。“这个产品是我们今年通过反复实验做出来的,为的是拓展平定陶瓷的实用市场,你看它既兼顾陶器的轻盈和低廉的价格,又有金属材料所拥有的光泽,还有了更加多变的造型,这也是我研究这件作品的初衷。”张维亮笑着解释道。

 

  “结晶釉”瓷盘

  除了仿铜陶瓷香炉,张维亮创作的另一件“结晶釉”瓷盘因造型唯美,也博得众多参观者目光,此盘中片片晶花异彩纷呈,如冰花、似松针,有大有小、有聚有散,渐变明显。这些花纹非人工雕琢,而是经过窑温的变化自然形成的,属于窑变技术。这充分展现了张维亮对选料、配方、烧制的独特理解和处理手法。

  “没想到,平定的瓷器这么精美,今天是开阔眼界了。”太原的王先生不禁感叹。

  阳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铁梅说:“要继续保护和传承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要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主体、以民间手工艺制作为基础、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在技艺传承创新上提升艺术水准,在市场的培育拓展上扩大影响,培基铸魂,塑造品牌。”

  小小葫芦的文化魅力

  小小葫芦也有大舞台,在今年的阳泉展区里,一个个造型各异的葫芦雕刻作品展示着独特的魅力。

 

  祁卫明葫芦雕刻

  常见有人会在手里盘一件富有吉祥寓意的小葫芦,不过阳泉卫明宝葫芦工艺坊的祁卫明的这件葫芦工艺品想盘是无从下手的。它就是此次献礼文博会的作品葫芦雕刻《九龙图》。只见这个巨大的葫芦身上刻绘了九条形态各异的龙,或攀伏山岩之上,怒日圆睁;或游行于云空之中,雷电云雾掩映;或龙戏水珠、波涛汹涌;或雌雄相待,欲追欲逐;或架势搏斗等等,将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

 

  葫芦雕刻作品《九龙图》

  “龙是自古就象征着祥瑞,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这个《九龙图》是受到了太原古称龙城的启发,用龙来作为主要表现形式,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祝福这次的文博会圆满成功。”祁卫明介绍道。

 

  卫明宝葫芦工艺坊荆俊丽向记者介绍展品

  另一个由大大小小葫芦几十个葫芦制作的葫芦雕刻作品《财源滚滚》,使用白菜、花生、葡萄等意象同样吸引眼球,其寓意的财源滚滚、节节高升也使这件作品除了欣赏外,增添了些许文化韵味。

  阳泉卫明宝葫芦工艺坊是一家以葫芦种植、葫芦工艺品研究和设计、制作为主的文化公司,而它的创始人祁卫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几年前,祁卫明放弃从事多年的运输业,转型投身“绿色事业”种植葫芦。如今,他成立的市卫明宝葫芦工艺坊有限公司,种植的葫芦有20多个品种,还通过烙画、彩绘、雕刻、押花、镂空等技术加工各种“连庄韵”葫芦工艺品,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同时也在网上热卖。思维的改变,让普普通通的“土葫芦”一跃成为发家致富的“金葫芦”。

  面塑:指尖上的故事

 

  关羽面塑

  在阳泉非遗区的彩面塑展台上,摆放着一组彩面塑关羽,它们栩栩如生,惹人注目。这些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全部出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付海云之手。

  五彩缤纷、斑斓绚丽、造型逼真的面塑在山西民间颇为盛行,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为了更多的人看到这些精美的艺术品,为参加这次文博会,准备了多个面塑精品,敦煌飞天,西游记,红楼梦等作品中的人物在付海云的巧手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

 

  付海云面塑作品

  “我觉得这些非遗项目要好的传承,就应该贴近年轻人的审美。依据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设计,有古意,但是又不会显得很古旧,这是我接下来的制作彩面塑的方向。”付海云说。

 

  文博会现场

  12月5日,为期6天的第四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盛大举行,阳泉市连续四届年组团参加。今年,阳泉展区设置文化+旅游区、文化+科技区、媒体融合区、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区、非遗产品区、文艺创作精品区,26家单位及企业携上千件展品精彩亮相,涵盖了陶瓷、紫砂、布艺、铝艺、剪纸等文化产品,向全省全国集中展示了阳泉市特色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