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漾泉”文化节在阳泉市城区大阳泉村开幕
第一届“漾泉”文化节在阳泉市城区大阳泉村开幕

  12月22日,以“传承千年历史文脉、典藏漾泉时代记忆”为主题的第一届“漾泉”文化节在阳泉市城区大阳泉村开幕。这天,古村里热闹非凡,一支身着汉服的表演队伍从“阳泉故里”牌楼处出发,和着庄重的曲阜孔儒风音乐,以传统习俗中的队列形式在古街中行进。难得一见的大型民俗展演,吸引众多市民的目光。

  这是“漾泉”文化节中的大型民俗表演贺冬祈福仪式。冬至日开始,村里连续3天举办祈福仪式、文化活动展演、传统体育项目表演以及传统曲艺相声表演等。

  传统节日新过法

  不到9点,大阳泉村五龙宫广场上已经站满了前来观看的群众,他们被村里传统气息浓郁的贺冬祈福仪式吸引着,顾不得深冬刺骨的寒风,不时鼓掌叫好。

  “取水喽……”随着浑厚的声音响起,身穿汉服的幼儿们在大人的牵引下,一蹦一跳地跑向大阳泉村的泉边,用木瓢舀起水,倒入桶中,又用柳条在桶中蘸水,洒向大地。参加取水活动的大阳泉村民刘凯身着汉服,取了两木桶水后,挑着扁担,融进民俗展演的队伍。

  “取水”是文化节贺冬祈福仪式的一个环节,也是大阳泉人的一个传统,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大阳泉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有着空间格局完整、建筑特色鲜明的古代集镇建筑群。这些传统建筑和文化古迹共同构成大阳泉村的历史文化核心。

  古色古香的大阳泉村建村时间可追溯到北宋时期。明代开始,这里的百姓依靠周边发达的冶铁业在外地经营铁货,由农业逐渐转向商业。清乾隆年间,大阳泉的“魁盛号”成为晋东第一大商号。

  “漾泉”文化节融合许多传统元素。写对联、猜字谜、送福字……在广场南侧,城区各街道和义井镇的工作人员以“仁、义、礼、智、信、善、廉”为主题,为参观群众展示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过中国节 品民俗文化

  以冬至为内容的贺冬祈福民俗活动,在我市还是首次举办。中华礼乐推广中心主任、民俗学者谷河来到现场讲解关于冬至的民俗。

  谷河介绍,冬至过后,将迎来小寒大寒,为一年之最寒时。中国有“数九寒冬”的说法,从冬至开始数“九”以计算时令。具体计算方法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为一“九”,九九八十一天便是“出九”,这时冬天已过完,春天来到了。从明代开始,出现了一种“九九消寒图”,数过81天表达迎春之意。而冬至俗称“冬节”“亚岁”等,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古人在冬至“迎阳”除了寓意做好收纳储藏,为来年做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蓄势待发,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冬至吃糕是一项传统民俗。在五龙宫广场一角,几位大阳泉村民正忙着做黍糕。撒一把黄米面,盖一层红枣……随着一阵阵白色蒸汽升腾,黍糕浓浓的香味也在空气中散开。谷河介绍,传统的中国民俗中,人们认为黍糕是祭祖中的高级祭品,分享祭祖后撤下的黍糕可以获得祖宗保佑,久而久之形成如今冬至食糕的习俗。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把文化节活动安排在冬至,就是为了深度挖掘冬至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传承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胡秀毅介绍说,“通过‘漾泉’文化节活动,可以进一步盘活城区文旅资源,打造以‘大阳泉’文化为核心、以乡村振兴为引领、以文化惠民为抓手、以产业融合为基调的国家级文旅康养小镇。”

  节庆开启古村冬季游

  大阳泉村承办节庆活动并不是第一次。猪年春节到元宵节期间,大阳泉村举办了闹新春民俗文化节,吸引了不少游客的到来,十分红火。为了让古村年年有新意,今年大阳泉村承办“漾泉”文化节,以此拉开今冬古村乡村游的序幕。

  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让大阳泉村的冬至热闹非凡,也出现在了很多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而全网直播的方式让更多人在网上一起过了个别样中国节,大阳泉也因此得到更多人关注。

  “今年,村支‘两委’及早筹备,邀请了大量的专业人士,挖掘古村历史、传承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让更多人在大阳泉古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仪式感,保护传统文化,留住乡愁。”村党总支书记姚永章说,“23日、24日,在村里还有文化活动展演、传统体育项目表演、民俗文化活动展演、传统曲艺相声表演等,欢迎大家来大阳泉村过中国节。”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