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搬迁贫困户安居又乐业——阳泉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工作透视
让搬迁贫困户安居又乐业——阳泉市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工作透视

  每天在不远处的扶贫车间上班,每顿能吃上妻子做的拿手菜,每个月还有2000多元的收入……平定县柏井镇南青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叶晓亮怎么也没想到,全家从偏远的山村搬到了县城附近,自己还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叶晓亮与全市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村的2400多人享受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

  搬得出——2465人搬进新居

  叶晓亮是阳泉市“十三五”期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2465人中的一员。“十三五”期间,阳泉市共有平定县柏井镇寨马岭、盂县西烟镇洪镇、郊区杨家庄乡大南庄等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14个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在盂县下社乡下庄、平定县冠山镇鹊山、郊区平坦镇桃林沟等地新建、回购集中安置点9个,共安置贫困人口1841人,安置同步搬迁人口624人。去年底,大家已全部领到了钥匙。

  市脱贫办相关负责人说,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安置住房、基础设施等建设,更涉及搬迁后旧房腾退、旧宅基地复垦等方面,还涉及搬迁贫困户就业创业以及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党的建设等。对此,我市审时度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心逐步从“搬迁为主”向“后续扶持工作为主”转变,从解决好“怎么搬”向“搬后怎么办”转变,从“搬得出”向“稳得住”“能致富”转变,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稳得住——建新拆旧巧利用

  “去年底,大伙儿拿到钥匙,如今已全部住进新家,旧房基本腾退完毕。”洪镇村第一书记卢山介绍,“洪镇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按照相关要求我们新建统一住房后,实施了整村搬迁。搬迁后,针对旧房腾退工作,我们按照‘据实补偿、保障权益、先易后难、一户一宅、建新腾旧’的原则稳步推进。在腾退时,我们也充分尊重村民的意见,切实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耐心细致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腾退工作较为顺利。”据了解,目前阳泉市共腾退旧房967户,腾退率为99.1%。

  “腾退出来的旧宅基地,我们将有序组织复垦。”市脱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阳泉市旧宅基地复垦912户,复垦土地201亩,复垦率为93.4%。”初冬时节,记者走进原大南庄村,曾经村民居住的旧房不见踪影,多台机械正在复垦作业。大南庄村第一书记吕晓燕介绍,大南庄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2017年整村搬迁后并入桃林沟村,村民腾退旧房后开始复垦土地。经过多次考察、调研、开会商议,桃林沟村将在原大南庄村复垦的土地上,发展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特色田园综合养殖产业,既有效利用复垦土地,也能壮大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夯实易地扶贫搬迁成果。

  能致富——就业不愁生活美

  住进新房、做好旧房腾退和土地复垦的同时,如何让建档立卡贫困户过上更好的日子?稳定就业成了搬迁贫困户生计保障的根本。阳泉市围绕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的非农化转变,在扶贫车间、全员培训、稳定就业、产业配套等方面持续用力,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鼓励大家靠勤劳的双手让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

  翟利伟是平定县扶贫产业园的负责人。他介绍,产业园所在的鹊山村是平定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为了帮搬迁到此的村民就业,平定县积极建设扶贫产业园。产业园内有众多以生产定制家具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代工企业,自2018年底开园入驻后,已带动附近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如今,在阳泉市已经有1722名搬迁贫困户得到了就业帮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党的建设等跟不上,搬迁贫困户的幸福家园就难以建成。对此,阳泉市多角度发力,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2017年,郊区开发区张家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搬入了位于开发区东区的石榴园小区。在小区里走一圈,高层住宅、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超市、卫生所……各种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像城里人一样上班、领工资,现在的日子我挺满足。”在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工作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苗九妮连连感慨。此外,小区里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还为村民提供了精神世界的“加油站”。党员活动室里,隔三差五开展百姓“微宣讲”,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农家书屋里,村民们从各类书籍中汲取养分,开阔视野;文化活动室里,下下棋、打打牌,村民的业余生活热闹而丰富……

  如今,一件件惠民实事、一个个富民产业、一项项环境改善举措,让阳泉市众多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切实实提升了幸福指数。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