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总工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助推工作纪实
阳泉市总工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助推工作纪实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阳泉市总工会紧紧围绕发展与和谐两大主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贯穿全过程,着眼问题补短板、创新方式促工作,全面推行“15510三联系”制度,全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困难职工解困脱困,真正做到了思想“再充电”、精神“再补钙”、工作“再加油”,以实实在在的效果检验学习教育成果,让职工群众切身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叫响做实“职工之家”品牌。

  “15510三联系”与职工“亲密无间”

  “作为一名职工代表,我在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职工提出的难题,上级工会能否开展一些有关职工代表业务方面的培训?”前些时候,盂县跃进煤业公司职工代表张东枫在阳泉市总工会“15510”微信工作群里发的一条微信,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张永忠的热切回应——他马上予以答复并安排有关部门落实,市总工会组织举办的首批职工代表业务培训班很快开班。

  市总工会建立的工会代表联系职工群众制度,简称“15510三联系”制度,即由1名市总工会班子成员联系5名全委会委员,1名全委会委员联系5名市工会代表大会代表,1名市工会代表大会代表联系10名职工群众。“‘15510三联系’制度是工会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拓宽知情渠道,提高履职效能的积极探索。”张永忠说。

  此前,张永忠前往盂县晋盂集团石店煤业公司主持召开座谈会,与其联系的市总工会全委会委员、市工会代表大会代表和职工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工会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回应他们对工会工作的所期所盼,并现场建立了“15510三联系”微信工作群。参加座谈会的张东枫加入了这个微信群。

  一张张写满联系委员、代表、职工信息的联系卡,一张张由微信群、QQ群等组成的联系网,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座谈交流……自“15510三联系”制度实施以来,市总工会构建起了以委员为中心、代表为主干,辐射全市广大职工群众的“委员—代表—职工”自上而下的联系制度,构建起了市总工会班子成员、全委会委员“沉下去”与工会代表“走上来”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双向”直通工作机制和各级工会同时发力、压茬推进的上下联动运行机制。目前,市总工会10名班子成员、59名全委会委员、近300名工会代表的联系已经全部建立完成;各县(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工委)、阳煤集团工会及基层工会都建立了“15510三联系”制度,并建立和完善了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委员提案制度、代表服务站工作制度、代表接待日制度、代表列席全委会制度、与代表谈心制度,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推动工会代表联系职工群众工作的规范化、常态化。

  不仅如此,阳煤集团工会进一步拓展联系服务基层范围,将集团工会助理以上人员,各基层工会主席、副主席、经审委等全部纳入工作体系,将一线职工全部纳入联系范围,并要求处级干部每人每年深入基层联系服务不少于60天,科级干部不少于36天。

  截至目前,各县(区)总工会、产业工会(工委)、阳煤集团工会在推进“15510三联系”制度中共建立提案制度134个、代表履职档案211份、服务站点79个、联系卡2935张,开展谈话谈心3660人次,接待职工群众来访1338人次,接收职工群众来信189封,走访职工5064人次,召开座谈会280次,组建联系网(微信群)421个,落实处理职工群众反映意见建议及问题5615个。

  “智慧工会”构建办公和服务“一张网”

  “有工作事项需要领导审批,如果正好遇到领导出差了,以往的话只能等领导回来才能办理,但现在只要在网上发起申请,领导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及时批复,便捷得很!”说起“智慧工会”建设带来的全新工作变化,市总工会经济技术部部长王有生有着切身的感受。

  近年来,市总工会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智慧工会”建设,精心打造“两微一端”和网络平台,先后上线了手机APP、微信公众号、PC端应用、抖音等,着力构建以 “互联网+工会”为“体”、“职能上网络、服务进中心”为“翼”的“一体两翼”总体构架,推行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网络化、实体化、项目化同步运转的工会工作新模式,努力打造多渠道、全方位、一体化的网上工会服务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今年,市总工会更是加大“智慧工会”建设力度,构建“1121”+N类业务应用体系,即“一张网”、 1个基础数据平台、2个智慧服务平台、1个安全保障体系和若干类应用,最终形成全市工会系统从上到下“一张网”办公和服务的高效模式。

  “一张网”是指市总工会统筹全市工会资源,打造涵盖全市各县区、企业工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采用PC端(主要针对办公工作)+手机端(主要针对服务职工工作)模式,形成全市工会系统从上到下“一张网”办公和服务的“智慧工会”工作模式,实现工会业务从市总到四区两县纵向到底全覆盖,数据信息横向到边全聚合,最终与各政府部门数据联通共享。1个基础数据平台是指搭建“智慧工会”底层框架。2个智慧平台是指职工智慧服务平台和工会智慧政务平台(含工会协同办公体系)。1个安全保障体系是指构筑工会信息安全的三道防线,保证工会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N个应用是在基础数据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开发具有特色的便民普惠应用服务,如便民服务平台、法律援助、困难职工帮扶、普惠会员卡等服务子系统。

  “截止到目前,‘1张网’、1个基础数据平台已基本成型;2个智慧平台静态信息展示部分全部实现,个别动态交互功能也开始上线试运行;1个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构建。”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程继喜介绍,现在,市总工会已建成贯穿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基层工会五级目录树结构——工会组织、职工(会员)、工会干部基础数据底层平台,各级管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工作账号可以一键登录系统。职工服务平台PC端和手机端建成上线;PC端的个人入会、单位建会的动态流程基本建成;手机端大病互助申请查询模块、职工婚恋模块也都建成开始试运行;智慧政务平台的协同办公系统和工会内部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系统已全面上线运行。

  组织优惠旅游、观影、购物、健身、体检,免费为会员职工提供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技能培训……以“智慧工会”为平台,市总工会广泛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漾工惠通”工会会员普惠活动,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工会会员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今年11月,市总工会的“漾工惠通”普惠服务平台在“网聚职工正能量 争做中国好网民”主题活动互联网+工会普惠服务优秀平台征集中被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全总网络工作部评为“最具影响力平台”。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一个不落下”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一个不落下’!”立足于此,市总工会把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工会重点考核工作,以建档立卡城市困难职工家庭为主要对象,坚持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级负责、精准聚焦的原则,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精准施策为先导,以分类帮扶为手段,以严细管理为保障,全力推动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工作的开展。目前,我市在档全国级困难职工已由去年同期的4666户降为现在的1220户。在今年8月9日召开的全省工会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推进会上,市总工会作典型交流发言。

  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的实施意见》《阳泉市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两年行动实施方案》,市总工会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加强与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联系,制定和完善困难职工专项帮扶政策,聚合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合力,通过就业帮扶长效化、结对帮扶责任化、社保帮扶政策化、节日帮扶恒温化、医疗帮扶机制化、助学帮扶系统化、住房帮扶项目化、特困帮扶社会化的“八化”推进实现城市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全覆盖。

  结对帮扶责任化是对全国级建档困难职工家庭,由所在单位的党政班子领导、党员工会干部、先进劳动模范担任帮扶责任人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结对帮扶人通过深入困难职工家庭,掌握实情、宣传政策,因困施策、标本兼治、保包到人,坚持一帮到底,不达目标不脱钩,认真履行好困难职工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切实实现解真困、真解困、真脱困。目前,全市共结对子1050对。

  特困帮扶社会化是将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困难职工纳入相应救助范围,对符合城市低保条件的,纳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实现社会救助兜底一批;积极推动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对建档立卡的困难职工发放《阳泉市特困职工证》,凭证享受减免50%的水费、煤气费、取暖费、有线电视收视费,每年每户的受益额都在1500~2000元;全市各级医疗机构开通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患者凭《阳泉市特困职工证》优先挂号、就诊。

  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举措招招实。今年,市职工服务中心规范了救助工作流程,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公示和监督制度。加强对困难职工申请填报程序的严格管理,对救助对象、金额进行及时公示,保证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配合有关部门对帮扶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查和监督,推动帮扶工作规范化。

  在深入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工会意见的基础上,市职工服务中心对第十五期职工大病医疗互助资金补偿办法进行调整。职工医疗互助补偿调整标准为:在1万元起付标准不变的前提下,职工一次性住院由原来总费用补偿7%,调整为医保报销后个人自付费用部分的30%比例进行补偿,慢性病补偿由5%提高到6%。根据测算,调整后的补偿比例让职工得到了更多实惠。同时,依托“智慧工会”平台,中心开通了基层工会职工大病医疗互助金网上收缴系统,实现了无纸化缴费;实现了大数据共享,患病职工的相关住院信息直接反馈到中心,职工只需要通过手机小程序就可查询办理大病医疗互助补偿,让职工真正“零跑腿”。

  市职工服务中心变“输血”为“造血”的方式帮助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实现就业再就业,使其从根本上摆脱生活困境。中心同专业培训机构合作,主要对全市录入全总“工会帮扶管理系统”中的困难职工及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和临界困难职工,开展育婴月嫂、养老护理、按摩保健3项职业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共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人员264人,并且实现了百分之百上岗就业。

[编辑: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