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撑起贫困户增收梦想
扶贫车间:撑起贫困户增收梦想

  冬天本是农闲时候,郊区西南舁乡石窖垴村的扶贫车间里却一派繁忙。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只手拎着篮子,另一只手忙着采摘双孢菇。“采菇是最忙活的,每天能用五六十人呢。”石窖垴村党支部书记高怀富说。如今,像石窖垴村扶贫车间这样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在阳泉市还有不少。

  脱贫攻坚以来,阳泉市咬定总攻目标,落细攻击点位,经过多年努力,部分容易脱贫的乡村和人口率先脱贫。剩余部分上了年纪、身有残疾的贫困户如何脱贫?我市积极探索建设劳动强度小、用工人数多的扶贫车间,让贫困户不出远门就能参与劳动,实现顾家、务农、打工“三不误”。如今,我市已录入盂县梁家寨乡猫铺村、平定县冠山镇鹊山村等地的扶贫车间共6个。

  创建扶贫车间时,阳泉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依托各乡镇、村庄产业发展的基础和现状,坚持投资建厂与贫困户生活相结合、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结合,探索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车间。同时,阳泉市还加大财政资金向涉农项目倾斜力度,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在外的优秀人才回村建厂,实现多方共赢。

  平定县扶贫产业园负责人翟利伟是土生土长的平定人。这些年,他一直在浙江台州经营定制家居生意。2017年,平定县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翟利伟返乡创业并在鹊山村创办了扶贫产业园。如今,产业园已带动附近1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

  建起扶贫车间,怎么选择产业,发展模式又有哪些?阳泉市采取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因势利导的方式,以及县区建、村管、企业用、贫困户得实惠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了厂房式、居家式、合作社式等多种不同模式的扶贫车间。在扶贫车间后续工作中,阳泉市根据扶贫车间信息系统操作流程手册要求,指定专人及时准确录入扶贫车间信息,还派专人负责审核,确保录入系统的信息与实际情况数据一致。如今,我市录入的扶贫车间已涵盖小杂粮加工、菇业种植加工、金属饰品加工、木材加工等多种生产业态,形成了“一人稳定就业,一家稳定脱贫”的良好局面。

  34岁的叶晓亮是一名聋哑人,因为外出打工营生不好找、孩子上学等,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8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叶晓亮一家从偏远的平定县柏井镇南青村搬到了鹊山村。生活方便的同时,各种开销相应变多,叶晓亮和妻子却不担心。原来,经过技能培训后,叶晓亮在家门口的扶贫车间找到了工作,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还不耽误晚上回家辅导孩子写作业。

  建设扶贫车间让农村闲置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曾经的“空壳村”也实现了人才回流,渐渐又起了“炊烟”。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产业发展条件差,猫铺人史保成选择外出创业。2014年,梁家寨乡党委多方走访,“请回”了经营酒店餐饮生意的史保成,回村担任村干部。回村后,史保成成立公司,建起农副产品加工厂,吸纳在村和在外的贫困劳动力务工。如今,贫困户生产包装的核桃、花椒等农副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到全国各地,村里常住人口一年比一年多。“人员回流是建设扶贫车间过程中出现的可喜现象,同时这些人通过培训、工作也掌握了更多生产技能。车间里有技术,将来还会创造更高的价值。”市脱贫办负责人说。

  盂县上社镇和仙人乡、平定县东回镇等地也在积极建设、扩大、规范扶贫车间,并争取尽快入库。下一步,阳泉市将进一步加强扶贫车间建设,加强后期技术培训,通过各种措施提档升级,让扶贫车间带动更多百姓脱贫增收。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