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郊区 读历史 看非遗——桃林沟人的幸福生活
游郊区 读历史 看非遗——桃林沟人的幸福生活

慕名到桃林沟村游玩的客人中,不少对这个“桃林里的山村”“4A级景区里的村庄”充满好奇。

人们生活条件的变化在衣食住行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但在桃林沟村,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定义远不止这些。

感受了桃林沟村的“桃文化”、品味了桃河民俗文化园的“前世今生”,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无疑是我们更关注的内容。

四季的变化给桃林沟村带来不一样的韵味,节气的更替也让人们的日子变得五彩斑斓。我们一起走进桃林沟村,看看新时代村民的新生活。

清晨,伴随着鸟儿的“欢唱”,桃林沟“醒”了。晨练的人们、批发蔬菜的商贩、早餐店食客的身影,和着高高低低的呼喊声、叫卖声,让静谧的乡村充满了烟火气。桃林沟村也开始了一天的喧嚣。

与许多乡村居民生活不同,桃林沟人的生活“一半是城,一半是乡”:像城市人一样住在单元楼,在各个“工厂”工作;乡村自治,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几十年来,桃林沟村这个城郊小村逐步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村在景中”“景在村中”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倾注了全村几代人的心血,桃林沟村不仅是村民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而且是全市乡村振兴的“领跑者”。

很多人对桃林沟村的了解,是关于“地下转地上”“黑色变绿色”的转型故事。

上世纪90年代,村里利用村边一小块阳煤集团难以开采的边角资源,建起了年产8万吨的新矿井。后来,村里又购买了运营艰难的神堂煤矿,建成了年产20万吨的现代化煤矿,为村里掘出了“第一桶金”。依托煤矿,村里建成了煤矸石砖、混凝土生产线等项目,实现了从“地下”到“地上”的产业衔接与转换。

如何让桃林沟“村如其名”?2000年,村里开始大规模种植桃树。桃花盛开、桃果满枝的季节,市内外大量游人前来踏青、赏花、采摘。近几年,村里栽植各类观赏、绿化苗木十几万株,配套建设生态酒店、会议中心、桃花源里公园、桃河民俗文化园等,引进了桃林欢乐世界、桃林沟果蔬交易市场、悦洋水世界、北京梵尔奇家居有限公司等企业,还建成了桃林鹊桥玻璃吊桥、银河冲击波等游乐设施,村子彻底变了样。

如今,一产、二产、三产全面开花,村集体企业越来越多,村里有了“四个工厂”——第三产业带动妇女们就业,建起了“妇女工厂”;地面产业解决了村里中年男劳力的就业问题,建起了“中年人工厂”;利用原始积累购买写字楼,各种房产租金用于老年人退休金发放,建起了“老年人工厂”;年轻人在各行业科技含量较高的岗位和乡村旅游产业中施展才能,建起了“年轻人工厂”。

初秋的桃林沟村绿意盎然。村口,别致的造型、特色喷泉、道路两侧郁郁葱葱的树木让人心情愉悦。四周山坡梯田上桃林遍野、山间沟壑中松柏葱茏、村内花园小湖花艳水清,仿古建筑、高楼错落有致,整个山村美景如画。

桃林沟村的“颜值”高了,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从住房、社会保障、医疗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桃林沟村民的生活越来越舒适安逸,百姓幸福指数节节高。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在村民“户均一套房”的基础上,村里建起了喜来居小区,完善了集中供热系统。集中居住处还安装了净水设备,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病有所医,医有所保。在完善卫生医疗设备的基础上,村里每年为村民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组织50岁以上村民体检,给予因大病导致家庭生活困难的村民3000元到30000元不等的补助金,实现了小病不出村、重病有补贴、大病看得起。村里还时常邀请区卫生服务站、镇卫生所的医务人员为村民体检。

老有所养,老有所享。为了解决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村里在为村民缴纳400多万元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还实行村内养老金制度,将租赁房屋的租金专项用于养老金的发放。村民每月可领到800元到1600元的养老金。春节、桃花节、庙会、中秋节等节日,村里还会发放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

民有所乐,民有所学。桃林沟村建起了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晋剧团。每年除夕,百姓大舞台精彩纷呈,团圆宴情暖民心。庙会期间,村里还举办全民运动会等,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文化生活。

几年前,桃林沟村还与建档立卡贫困村郊区杨家庄乡原大南庄村并村发展。村里承接大南庄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原大南庄村村民整体搬迁至桃林沟喜来居小区,并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福利等民生保障,使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曾经的贫困村村民过上了好日子。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山西省乡村旅游示范村、阳泉市休闲农业示范点……桃林沟村的国家、省、市级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桃林沟人的幸福路也越走越宽。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