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丨辞旧迎新 “年”味大不同
  • 2021-02-11 14:44:07
  • 来源:黄河新闻网阳泉频道
除夕丨辞旧迎新 “年”味大不同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郭丽媛)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一年中,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而除夕,又称大年夜,时值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全家一起吃团圆饭、守岁、看春晚、放鞭炮、存压岁钱……

“福”字里的“年”

红灯挂,年味浓。大年三十,大街小巷处处一片红红火火,市民贴春联挂灯笼,寓意辟邪除灾、迎祥纳福,这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祝福来年和和美美、顺顺利利。当人们在自己家门口贴上春联和福的时候,就意味着过年的序幕正式拉开了。

古往今来,“福”怎么贴,有讲究。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庄重和恭敬的地方,讲究对称、方正,所以要正着贴,但是“福”倒着贴的情况就多了,比如水缸、垃圾桶或者是屋里的柜子上,都是倒着贴,寓意“福到了”。

比起传统贴福,线上集福形式更加多样,全民手写“福”送祝福。通过支付宝手写福集五福的活动,全民参与,共享欢乐,似乎“集五福”俨然成为市民群众必不可少的春节仪式,而和往年大不同的是,支付宝上线了“手写福”的活动,手写“福”送祝福,别有一番年味在心头。

饺子里的“年”

大年三十的饺子,与平时相比,被赋予了更独特的意义。家家户户从一大清早就开始忙活剁饺子馅儿,猪肉的、羊肉的、韭菜鸡蛋的、三鲜的……换着花样来,别说菜了,光是饺子就得好几种。和面、擀皮儿、包饺子,全家齐上阵,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印象中,每年包饺子,姥姥准在耳边“唠叨”,“现在的日子好咯,以前哪能吃上这么好的饺子,别说吃肉饺子了,白面馒头都吃不上,咱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咯……”,说罢,姥姥脸上露出了笑容。

饺子里的“年”不仅仅是一家人的团团圆圆,更预示着“生活越来越好”,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除夕夜,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饺子,欢欢喜喜过大年。

手机里的“年”

“这个年就在这过了!”自倡导“‘就地过年’,非必要不返乡”以来,全国多省鼓励务工人员“就地过年”,用微信、电话线上拜年,得到了不少在外务工人员的支持和理解。离家不足200公里的吴先生说:“俺是河北人,第一次来阳泉打工,头回过年不回家,还真有点不习惯,但好在有社区的帮助,不是打电话问寒问暖,就是上门给我们送吃送喝,实在暖心呀!”不仅是吴先生,许多在泉过年的务工人员纷纷表示支持线上拜年,他们手机里承载的不仅是对家乡浓浓的思念,更是对”就地过年“的响应和对阳泉社区工作的认可。

春晚里的“年”

“万民安康辞鼠岁,欢歌笑语迎牛年。”除夕夜,全家一起看春晚已经成了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春节仪式,看的是节目,聊的却是团圆。2021年的央视春晚,似乎离阳泉人更“近”了,而这,与平定“莹玉陶瓷”有着扯不断的“姻缘”。

据了解,2020年12月初,“莹玉”与“央视”喜结“良缘”——20万套央视“春碗”由平定莹玉陶瓷有限公司烧制,于2021年1月底交付,与“福牛春碗”一同从“莹玉”诞生的,还有10000个为“我要上春晚”节目特意烧制的“如意福牛礼盘”。

阳泉人看到家乡的“春碗”登上春晚,既自豪又激动。市民周女士说:“看到咱们阳泉的陶瓷走上春晚,别提多高兴了!瞬间感觉春晚离咱阳泉的老百姓更‘近’了”。

“福牛春碗”从最初的设计蓝图带着“莹玉”的汗水“走”向了央视春晚和千家万户,同时,也让春晚“走进了”阳泉人的心窝里。

“年”“年”不同,年年同。虽然时代变了,但期待游子归家的期盼没有变;年味儿变了,但举家团圆的感情没有变;拜年形式变了,但对亲朋好友的祝福没有变。“年味儿”看似大不同,却代代相承,对祖国的期盼和美好祝愿始终没变,团团圆圆过大年的期许始终没变,这或许才是过年的真正意义。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