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东回镇里洪水村 “种养加”一条链串起好日子
平定县东回镇里洪水村 “种养加”一条链串起好日子

山楂节开幕

采摘连翘

农历腊月,不少人家忙着添置新衣、蛋肉,准备过年。山西省信用联社阳泉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却顾不得这些,大家挂念帮扶村平定县东回镇里洪水村的贫困户,带着慰问品多次到村看望乡亲们。宽阔平坦的硬化路已不同往日模样,河道也整修一新,沿路两侧还建起了垃圾池、彩绘墙,除了念叨脱贫攻坚以来村里的环境变化,大家念叨最多的要数里洪水村的老三样儿了——种植、养殖、加工。

2015年,里洪水村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劳动力等原因,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村。如何让69户167人早日脱贫,省联社阳泉办事处和东回镇、村支“两委”没少费心思。第一书记朱有财介绍,过去村里种着近500亩核桃树,因为村民不懂技术,守着“金山”却不知道如何利用。

说起不懂技术,58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穆怀柱打开了话匣:“俺可是吃过不懂技术的亏呀。”原来,穆怀柱家里种着4亩核桃树,按道理讲每年收入至少在一两万元。然而,因为长期不修剪、不打药、不施肥、不浇水的粗放管理,每亩核桃树只产五六公斤果实,“别说挣钱了,连本儿都回不来”。

2018年,村里在林业等相关部门帮助下,对240亩核桃树高接换优,还教村民如何管护。如果管理得当,保守估计,每亩地可产青皮核桃600公斤。此外,省联社阳泉办事处还“牵线搭桥”,引回了阳泉裕盛源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高粱种植订单,让贫困户多了一条增收渠道。

“不小,不小。”谈到村里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翟玉明笑着直点头。里洪水村有200多亩山楂树,年产量5万公斤,但由于销路不畅,每年收获季节,红彤彤的山楂长满枝头却无人问津,不少山楂还烂在了树上。

为什么不发展乡村旅游,吸引游人到村采摘?翟玉明把这个想法一说出来,得到不少人的认同。在市农委等部门帮助下,2016年,村里把2000多株品种退化的山楂树嫁接成新品种“金红星”,山楂产量因此提高了25%。再加上省联社阳泉办事处、东回镇、市驿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的积极宣传,原生态山楂成了里洪水村的采摘招牌,也推动了其他农特产品的销售。

“如今,俺们已经举办了三届山楂采摘节,还带动了附近村销售农产品。”翟玉明一脸骄傲。

种植产业蓬勃发展,里洪水村又把目光投向了养殖产业。2016年,省联社阳泉办事处帮里洪水村购回蜜蜂,鼓励贫困户养蜂。“村里不少人上了年纪,干不了重体力活儿,养蜂技术相对简单,营生也不累,挺适合老年人。”朱有财说。2018年,村里又建起占地300平方米的猪舍,散养了100头生猪。

76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翟三科身体不算硬朗,外出打工营生不好找。听说村里养生猪,勤快的老翟坐不住了,主动报名到猪场打工:“国家政策再好,咱不能干等着别人救济,自己总得找点活儿干。”如今,翟三科在猪场打工一年能挣两万元,脱贫不是事儿。

无独有偶,建档立卡贫困户王永珍也是村里的勤快人。过去因为缺资金,日子过得紧张。如今,她不仅自己养蜜蜂,还在去年10月到运城市参加了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去年,俺养了8箱蜜蜂。如今,学会了养蜂技术,俺不光要自己扩大规模,还要带着村里的姐妹一起扩大规模,早日奔小康。”王永珍说。

“种植、养殖、加工……如今,村里的贫困户人人有活儿干。”让朱有财和翟玉明骄傲的,还有里洪水村的加工产业。里洪水村因独特的气候环境、砂质岩土等,长着约1500亩野生连翘。每年春天,村里不少人会采连翘嫩叶炒茶喝,清热解毒。2016年至今,村里在原有基础上,种植连翘约600亩,还先后建起连翘茶叶加工厂、成立山西惠源四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洪益康”品牌,使连翘茶加工规范化、规模化。

“2018年,除了本村27户40多人采摘外,东回镇前洪水村、柏井镇南青村等村民也通过采摘连翘嫩叶挣了钱。我们制作的茶叶,通过县城门店、电商平台等,销到了全国各地。”山西惠源四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翟永峰说,下一步,他还要继续开拓销售渠道,让好茶卖上好价钱。(张泉东)

[编辑:毕超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