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创卫,始终在路上
阳泉:创卫,始终在路上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王欣然)对阳泉市来说,整个2020年既艰难又有收获。这一年,疫情袭来,为抗击疫情,全市迅速按下暂停键,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也是在这一年,阳泉人民团结一心,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争得了全国卫生城市的光荣称号,这对一个老工业城市来说,实属不易!创卫从改厕开始

公厕是一个城市的“脸面”。由于历史欠账,阳泉市的公共设施,特别是公共厕所建设始终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加之城市道路非常狭窄,公共用地又非常少,这些都给新建公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面对困难,阳泉市政府部门科学决策,加大投入力度,用三年的时间改建270多处公厕。同时,要求197家单位内部厕所向社会开放。在此基础上,对公厕管理和运维费用进行财政补贴,确保这些公厕建起来、用的好,使公厕问题得到了根本改善。

与垃圾“告别”

阳泉市又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随着时间推移,铁路沿线累积了大量垃圾。为了解决清理难题,阳泉市政府深入调研和考察,最终在北京铁路局的支持下,用火车把垃圾运了出去,这一方法也成为阳泉市的独创。

为解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难题,阳泉市还建成了处理能力达500万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目前,阳泉市城区、矿区、郊区、开发区包括平定县城的生活垃圾全部在这个垃圾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下一步,阳泉市计划投资50亿元,建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园,彻底解决城市垃圾污染问题。此项目建成后,全市餐厨垃圾、医疗垃圾、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绿化垃圾、废品包括医废垃圾都将得到环保处理。目前,该项目正稳步推进。

违建“无处安身”

曾经的阳泉是个“三多”城市——违法临建多、独立工矿区自建房多、铁路沿线公务用房多。对阳泉市来讲,拆违就是一场歼灭战。诸如阳泉市四矿口和保晋路上十多年没有被拆掉的标志性钉子户,已经成了这个城市的“牛皮癣”,还有沙江小市、天成巷等老巷子乱搭乱建,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形象,也影响着周边群众的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政府下定决心下大力气拆迁3500多处违章建筑,面积达22万平米。为了拆除阳煤集团的工矿自建房,阳泉市政府和阳煤集团共同组建工作专班,一座山一座山地拆,拆除共计6900余处,总面积32万平米的违章建房,使整个城市更加整洁有序。

环境治理见实效

阳泉市作为“2+26”通道城市的其中之一,担负着护卫北京的重要生态屏障作用。但由于地形地貌、自然气象条件,加之以产煤为主和七个电厂的存在,阳泉市的工业排放量相对集中,被环保部门多次约谈。2019年始,阳泉市痛定思痛,下定决心整治环境,提出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治理的思路,实施控煤、治污、管车、治矸的措施。

在煤炭的减量化方面,阳泉市于“2+26”通道城市中唯一提出全域清煤,即在农村地区、城市地区冬季取暖全部实行清煤。目前,除偏远山区使用清洁煤外,阳泉市冬季取暖全部实现电的替代、气的替代,所有30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全部被取缔。

矸山治理也随着2019年20个煤矸山示范项目的建成全部整治完毕。阳泉市还对所有过境车辆进行了“车路油”集中联动整治,建立了热点网格,进一步优化产业、能源、交通格局。在整个“2+26”通道城市中,2018年,阳泉市空气质量指数居于倒数,2019年,位列第五。山城阳泉再现蓝天白云。

市容市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治理,老百姓呼吸的空气更加干净、饮用的水更加安全健康……现在的阳泉,不论在城市治理方面,还是市民文明习惯、干部作风方面都在发生“化学转变”,老百姓更有获得感、干部更有精气神、城市发展更有新气象。可以说,创建全国卫生城市,阳泉市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但这一步仅仅是开始,还需重整行装再出发,持续在整改上下功夫,持续在长效管理上下功夫,持续在提升城市形象上下功夫,持续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以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让美丽的阳泉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的生活更美满!

[编辑: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