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清华、北大竞相“争抢”的理工男孩张谨钰
被清华、北大竞相“争抢”的理工男孩张谨钰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王欣然 通讯员苏玲玲)高考结束,特大喜讯传来,平定一中学生张谨钰,以总分678(英语149分)的优异成绩,荣夺阳泉市理科考生桂冠,成为山西省理科考生第20名,成为清华、北大竞相“争抢”的优秀学子。一时间,这一喜讯刷爆朋友圈。广大群众奔走相告,纷纷盛赞“这个孩子是我县的骄傲”。

与此同时,大家在激动欣喜之余,不免好奇:张谨钰,这是一个怎样的男孩啊。

初见张谨钰

张谨钰给校长献花

张谨钰给高三班主任老师献花后合影

近日,在平定一中,记者第一次见到张谨钰。他在父母陪同下,前来向辛勤培养他三年的老师和校长献花。

“感恩老师,感恩父母。”张谨钰言辞不多,却饱含深情。

张谨钰个子高高,白白净净,脸略带婴儿肥,高挺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镜片后,一双细长的眼睛,眼神净澄而清冷,像一把剑,在他和“他人”之间,画出一条看不见的“三八线”。

献完花,穿一件普通黑色T,像普通邻家男孩一样的他站在一旁,听性格开朗的母亲和老师交流,嘴唇紧闭,一言不发。

当时各方媒体记者云集,空气中充满喜悦、兴奋。但张谨钰似乎穿着“金钟罩”“铁布衫”,眼前不停闪烁的镁光灯、四面八方投来的关注的目光、充满感叹号的溢美之词……当下一切似乎与他无关,他面无表情,好像灵魂早已抽离,跳脱出当下那个多少有些喧闹的环境,飞向另一个不为常人所知的维度空间。只有紧闭的厚嘴唇,隐约透露着倔犟。

以学习为乐的孩子,从小到大从没补过课

张谨钰老家是东回镇西川村人,自小在城里长大,出身于一个普通工薪家庭。父亲是县公交公司司机,母亲在农商行工作。虽说经济条件不甚宽裕,但家庭气氛始终宽松、民主、平静而和谐。

张谨钰的小学和初中都在东关学校就读。小时候的他,性格还挺外向。2年级时,有一次放学,他一见母亲,就蹦蹦跳跳跑过去,高兴地说:“考试了,数学题都会做。”不过,四年级之前,他的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中上等,母亲笑称,“每次去开家长会,老师表扬也没他,批评也没他,感觉他在班里就是个存在感很低的孩子”。

后来,许是因家离学校远,母亲长期接送他,自家附近又无同龄孩子陪伴的缘故,4年级之后,谨钰性格逐渐变得内向,也很少和同学们一块玩耍。有时母亲想带他拍照,他都颇为抵触,有一次甚至因此掉了眼泪。

为丰富他的业余生活,鼓励他接触更多的小伙伴,小学3年级暑假时,母亲曾带他到一个画画培训班,让他自由选择。培训班开设有素描、速写、水彩画、蜡笔画等,他看了半天,说“想学素描”。

于是,他从3年级一直学素描,直到6年级。安安静静的素描创作,锻炼了他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至于作品,老师说:“这孩子画得……不能说好,也不能说坏……和别人画得都不一样,很特别,有味道……”

除了暑假里学习素描,其余业余时间,张谨钰似乎还是更喜欢一人悄悄躲在屋里,做题。他似乎在做题中体会到常人难以体会的快乐。到五年级时,张谨钰学习明显进步,有一次甚至考到全班前几名。

初一时,有一次,他考到全年校第18名。这一成绩令母亲大吃一惊,说“我没想到他进步如此神速。”

初中三年,张谨钰依然沉默少言,但其学习成绩愈发稳定,始终位于全年级前三。那时的他,数理化成绩突了,英语成绩也不错。但政治、地理、语文成绩一般,呈现出理科强,文科弱的特点。父母曾主动提出想给他报个辅导班补一补,他明确地说:“不”。开明的父母尊重了他的意愿。

中考时,张谨钰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平定一中。从高一起,一直到高三,学习成绩绝大多数时间,遥遥领先,而且分数往往远超第二名三四十分之多。高二时,他还参加过全省奥数大赛,这是他唯一参加的一场大型数学赛事,一出手,便轻松荣获二等奖。

不过,学习也好,画画也好,取得成绩,受到表扬,他从不主动向父母透露。有时获得“三好学生”奖状,他也随便往书包一塞,从不示人。直到母亲偶尔帮其整理书包,无意中翻出奖状,盘问他,他才像挤牙膏似地,多少吐露一点。有时父母知道他考试了,而且总成绩不错,让他说说各科成绩,他却总是挠挠后脑勺,说“记不清了。”

父母说:“谨钰这孩子,好像就是只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比如考试,考过去,测试完自己学习水平就得了,他从不记较分数。”

从不和父母主动要穿要玩具的孩子,唯一主动索要过的东西,是书

聊起张谨钰的童年,他的父母不约而同说:“烦。”

父母说,小时候的张谨钰,超爱问问题,而且尽问一些别人想都不会想的各种奇里古怪的问题,把他们难得一愣一愣的。没办法,父母给他买了《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之类的书籍“丢”给他,让他自个儿去寻找答案。

不过,若说张谨钰因此便爱看书,倒也不太准确。看到他语文成绩欠佳,为提高其语文水平,父母曾为其购买过不少世界名著,其中不乏孩子们喜欢读的文学书籍,但他似乎并不感兴趣,很少翻看。上初中时,为锻炼其写作能力,父母要求他写日记。但他只勉强写过几天,后来便中断了。

他只对他喜欢的书感兴趣。比如,刚上初一,他想买一本《几何原理》,一百多元钱。第二次,是他上高中时,想买一套《哈利波特》,三百多元;第三次,是他对《智幻王》感兴趣,主动索要。父母都非常痛快地满足了他的愿望。

父母说,之所以这三次买书事件记得特别清楚,是因为张谨钰主动索要,只有这三次。

张谨钰是个懂事的孩子,从小便非常体谅父母不易,从不和旁人在物质上进行攀比。新衣服和好玩具之类的,有也行,没也罢,他不在乎,从不张口和父母索要。比如手机,现在的孩子很多都玩手机,有的甚至上瘾。而张谨钰直到高二,因为学习需要,才不得已和妈妈合伙用起手机。他的微信就在妈妈手机上,连个密码也没有。妈妈笑称:孩子单纯,无秘密。高三时,张谨钰有了独立的手机,而且是舅舅替换下来的一部旧手机,他也毫不在意。

班级晚会常常躲出去读书的孩子,居然最爱听歌剧、交响乐、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小学和初中时,张谨钰多少还和父母聊一聊学校里的趣事,但上高中后,他似乎对周围的人与事的关注度,明显减少。

高中时的张谨钰,似乎更加沉默寡言。

业余时间,他很少和同学们上网打游戏,也不看什么电视。如果要看,也只看新闻频道,对电视连续剧之类,不感兴趣。

在学校,遇到班级举行晚会,同学们都唱歌跳舞热闹非凡,这时他总要偷偷躲到另外的教室,悄悄学习。

你会说,也许他只是嫌音乐麻烦。可是,母亲说,有一年春节,大家庭成员聚会,他称要学习,也没去参加。但当他们回家时,却意外发现,原来张谨钰躲在家,戴着耳机,一人在听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副轻松、享受的表情。

这一幕让父母颇感意外。父亲喜欢经典老歌,母亲喜欢流行歌曲,父母也不清楚儿子怎么会喜欢如此高雅的音乐。

有一次,母亲打开电脑,这才无意中发现了张谨钰的“秘密”。原来,在他的上网搜索列表中,一行行列着的,居然全是各种歌剧和交响乐的名字。母亲说,他也不知道儿子从何时喜欢上了歌剧和交响乐。只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儿子每年必听的保留项目。

张谨钰说:“打初中便喜欢了。”

因为常听这些外国歌剧,张谨钰慢慢对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等语言产生了好奇。虽然不明白其单词具体是啥意思,但他却对语言的发音颇有兴趣。学累了,常会搜索这些“蝌蚪”样的单词,听一听,悄悄读一读,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早自习趴桌子上“睡觉”的孩子,其实相当自律,学习方法很有一套

高中学习无疑是紧张而艰苦的。

虽然张谨钰爱学习,但精力和体力上的压力,无疑也是巨大的。有很多时间,老师甚至校长都发现他,上早自习时,老爱趴在桌子上“睡觉”。

班主任老师曾问他,是否累。他说,其实他脑袋里在“过电影”。头一天学了些啥,今天要学习些啥重点,他都在脑子里过一遍。

他从小到大,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注重积累。平时遇到好的英语短语或比较高级的词汇,常会特别有意识地积累下来。他还特别注重掌握合理的做题方法,比如说要“先定位后定点”。同时他特别注重在45分钟内要效率,课堂上紧跟老师节奏,课后勤于钻研。并且他懂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从不死学,硬学。学累了,他就听听歌剧,或玩一会儿益智小游戏,稍微放松片刻,不用旁人提醒,自己便会自觉主动,继续投入学习。

他认为学习比拼的不仅有智力,更有毅力和定力。

天赋异禀、勤学上进的孩子,幸遇敬业、负责的老师

张谨钰感恩老师的辛勤栽培。

他所在的平定一中理优班,同学们均是人中龙凤,教师团队则由教学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具有战斗力的优秀教师组成。如此强强联合,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

高中三年,校长亲自督查、年级组长亲自挂帅。每次考完,从校长从校长到年级组长到班主任到各科老师,都会对包括他在内的每位同学们的各科试卷,逐一进行认真分析。书写是否规范,答题是否完善,逻辑思维是否有缺陷、态度是否积极、信心是否充足……老师们都会逐一发现,逐一分析,逐一对症下药及时调整解决。

高三时,为缓解张谨钰和学生们的心理压力,班主任任秀庆老师常常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们进行集体谈话,对个别学生则个别侧重谈,让孩子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起初张谨钰的英语单词书写不规范,存在被认错或被误判的风险,英语老师赵建红便给他提供了英语字体模板,供他学习临摹。经过有意识训练,张谨钰终于练成了规范漂亮的“衡水体英语”,以至于高考时,张谨钰英语只在作文上扣掉一分,取得149分的优异成绩。

与此同时,数学、物理、语文、化学、生物等其他学科老师,也对他和学生们,加强各类题型的针对性训练。

老师的辛苦付出,加上父母的宽松氛围和自己的勤奋努力,张谨钰这颗好苗子茁壮成长。高三模拟考试,他考过六百八九,七百多,甚至还考过七百七八十的高分。所以老师们说,“张谨钰的高考成绩,其实既在他们意料之外,又在他们意料之中。”

一向爱吃肉的孩子对清华学长说:以后我就是吃方便面,也要研究数学

高考时,张谨钰家似乎是最没“仪式感”的家庭,母亲没穿“旗开得胜”旗袍,也没手举“一举夺魁”向日葵,也没特别给他做啥好吃的,除了首场考试,张谨钰怕落掉东西回家取,特意拜托父母送考,且等开考后再离开之外,其余平时该咋,还是咋。

高考结束,老师让估分,张谨钰,压根没对答案,只随便报了一个分数,630。

待可以查询高考分数时,他也不着急,还是在母亲的再三催促下,他才查分。谁知查了好几次,都打不开。这时,一向淡定从容的张谨钰多多少少显露出些许紧张。后来,父母听说,这是分数特高者的特殊待遇。

果然,过了一会儿,分数终于出来了:678分,其中数学138分,理综267分,语文124分,英语149分。

张谨钰看到分数,喜悦明媚的眼神只那么昙花一现,便又像平常一样,淡定地坐一边了。母亲则高兴得又蹦又跳,父亲也乐得合不拢嘴。

分数揭晓的第二天早八点,清华大学的汽车载着清华的招生老师及志愿者便早早等在了他家楼下,接他们去太原,签清华硕博连读的有关协议。

而紧接着,北大的电话也追来了。

张谨钰一举夺得了阳泉市高考理科总分第一,在全省理科考生位列第二十名的好成绩,引得清华北大竞相纷抢。

张谨钰毫不犹豫地选择“清华”。

清华老师说,除计算机专业不敢保证之外,清华其他专业,任他挑。

亲友们有的说,选金融,选外贸,以后好就业,挣钱多。

而张谨钰却只考虑数学和物理专业。在这两专业间稍做犹豫后,他坚定不移选择了“数学”专业。

同行的亲友劝他:你可想好啊,数学多枯燥,以后就业多么难。

一向爱吃肉的张谨钰斩钉截铁:以后我就是吃方便面,也要研究数学。

清华招生的学长问:为什么呢?

张谨钰说:享受数学带来的美感。

张谨钰的母亲有时爱在家里聊聊明星的八卦新闻,但张谨钰从不追什么星。母亲记得,谨钰曾认真地说:科学家才值得人追捧。

张谨钰崇拜的不是某一个人,而是某一类人,比如,陈景润、华罗庚之类。

记者感到,貌似沉默寡言拘谨木讷的张谨钰,内心丰富而充盈。他心怀诗与远方,藏着大海与星辰。

[编辑: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