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聚力生态修复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阳泉市聚力生态修复筑牢绿色发展之基

初秋,在阳泉市矿区沙坪街道合新村庙上的后山,曾经满目疮痍的矿渣山变了模样:阶梯状的高标准农田里,绿油油的玉米秆已有一人多高;边坡的鱼鳞坑里,油松树苗随风摇曳。这里是阳泉市纳入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417个图斑之一,也是阳泉市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工作生动实践的缩影。

近年来,阳泉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历史遗留私挖滥采及涉煤涉矿工程毁坏土地生态恢复、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高铁高速沿线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以及阳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等工作,着力优化“存量”、补齐“短板”,大力实施生态筑基战略,持续推动阳泉市生态修复,抚平生态“伤疤”,再现秀美青山。

在郊区双荫路旁,两处曾因私挖滥采形成的生态破坏点披上了“新绿”。治理中,施工单位实施了土石方回填、平台打造等工程,林业部门又在该基础上添绿复绿,并在边坡等区域种植树木,使这里彻底变了样。

针对私挖滥采导致生态破坏这一问题,阳泉市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组织人力、物力进行了摸底排查,发现历史遗留私挖滥采及涉煤涉矿导致生态破坏面积近2.08万亩,其中矾石、石料等私挖滥采面积近1.04万亩,涉煤涉矿生态破坏面积近1.04万亩。近几年,阳泉市持续投入治理资金,完成治理近1.57万亩,其中私挖滥采区域全部完成治理,涉煤涉矿生态破坏区域完成治理5264.5亩。

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重点城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是阳泉市重点实施的生态修复项目。2019年,阳泉市417个图斑纳入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范围,阳泉市生态修复总面积2万余亩,涉及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和平定县的23个治理项目区。2020年12月底,项目主体工程完工,恢复了废弃露天矿山的土地功能,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茂盛的草木能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有效防控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项目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21年12月,各县区已完成县级初验。眼下,阳泉市正对417个图斑开展市级验收工作,针对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全力整改。

为了更加科学高效推进阳泉市生态修复工作,阳泉市按照省自然资源厅要求,围绕市委“14510”总体思路和部署,开展全域生态系统调查及资料收集,并对收集回来的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编制《阳泉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年~2035年)》,现已完成初稿。

今年,阳泉市按照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要求,针对涉及阳泉市盂县西烟镇、东梁乡、南娄镇、苌池镇、秀水镇、上社镇、北下庄乡、孙家庄镇、梁家寨乡9个乡镇、73个图斑、3000亩的生态修复任务,完成了招投标工作。目前,中标单位正在完善项目设计方案。项目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23年完成验收。此外,阳泉市将针对阳泉市高铁高速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68座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初步设计方案现已编制完成。

生态是最大的优势,绿色是最美的底色。“十四五”期间,阳泉市将按照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聚焦‘两河四山一泉域’,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加大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实施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项目,明确责任、精准发力、倒排工期,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坚持生态立市为基,让绿色成为发展底色。(温荣鑫 王儒尊)

[编辑:王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