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盂县北下庄乡奏响富民新“牧歌”
发展生态循环养殖 盂县北下庄乡奏响富民新“牧歌”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刘帅文 实习记者马英)规模化养殖、自动化管理、产业链健全……2023年来,盂县北下庄乡紧紧按照阳泉市委提出的“14510”总体思路和盂县县委“10+4+14”的安排部署,立足自身实际,围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导向,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善治水平,聚焦产业项目、壮大集体经济,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不断谋发展、强特色、树新风,助力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5月23日,记者走进北下庄乡后川村“万头猪养殖基地”,远远就看到一排排排列整齐的圈舍。走进圈舍,正看到饲养员娴熟地将搭配好的饲料倒入食槽,一头头膘肥体壮的猪悠闲地享受着这份“大餐”。 


看着精心饲养的肥猪在圈里撒欢,后川村党支部书记刘建明脸上绽满笑容。他说,养猪是个实在活,更是个技术活。要想“养好一头猪”,育种、营养、管理、疾病防控、设备等每一个环节均不能疏忽大意。

目前,该养猪基地已累计完成投资3000余万元,引进了300余头繁殖能力强、发病率低的新美系种猪,现已全部受孕。按照一年每只种猪可产20-24只猪仔(一年可养两茬)算下来,预计年底存栏可达5000余头。

在发展生猪养殖的同时,后川村还坚持绿色生态循环发展模式,在养猪基地旁建起了饲料、有机肥加工厂。“北下庄乡耕地面积达28000多亩,以种植玉米为主,养猪基地让利于民,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玉米作为饲料,产生出来的猪粪可以制作有机肥,又以成本价售卖给农民,这样不仅用上了好肥料让土地增产增收,同时还大大节省了农民的用肥成本。”谈起生态循环养殖的好处,刘建明讲得头头是道。

随着万头生猪养殖、饲料、有机肥加工厂项目稳步推进,后川村循环产业雏形已现。

此外,东关头村还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成立了盂县东关头肉牛养殖有限公司,引进西门塔尔肉牛,走上了“肉牛养殖+有机肥生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截至目前,场地已平整完毕,并已修建好了3个牛舍,剩余牛舍及青贮、草料间、防疫间等将于7月中旬建成。届时,我们的肉牛养殖厂年出栏可达100头,按每头牛500公斤计算,每头牛年产值将达到1.8万元以上,年产值将达到180万元。”东关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一亨对今后的发展信心满满。

同时,东关头村还会把秸秆加工成饲料用作养殖,将自家牛粪及周边其他养殖场的畜禽粪便,通过发酵、造粒等工艺加工成生物有机肥,回填到耕地当中,这既避免和减轻焚烧秸秆带来的防火压力和环境污染,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饲养成本。

北下庄乡位于盂县县城东部,东与石家庄市平山县、仙人乡接壤,南连牛村镇,西邻孙家庄镇,北接上社镇,是阴山河发源地,207国道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且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雁子崖景区、尖山景区以及抗日区政府、白求恩医疗、十九团团部、抗战粮库旧址等红色历史文化资源。

北下庄乡党委书记张海涛(右二)北下庄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邵建利(左二)

产业串联,振兴加速。“在不断壮大第一产业的同时,下一步,我乡还将立足207国道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区位优势,积极发展民宿、农家乐,不断完善沿线村庄的配套设施建设以及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盂县附近家庭游、近郊游的热点品牌。”北下庄乡党委书记张海涛,党委副书记、乡长邵建利充满期待,豪情满怀。

[编辑:刘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