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引擎 绘出新蓝图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培育新引擎 绘出新蓝图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向,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2022年,阳泉市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90%,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221.8万千瓦,数字经济、新能源电池、碳基新材料、新能源、固废利用、现代物流等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起步成势,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速度加快。

阳泉市坚持把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工业赋能育新、数字经济优先发展战略,突出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领域的一批标志性项目建设,奋力在新兴产业上占据主动,在未来产业上把握先机,引领转型。今年1-5月份,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4.7%。

能源发展向“绿”而行

阳泉市坚决扛起能源保供和能源革命重大使命,聚焦打造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先行示范的目标定位,在煤矿、电厂智能化、数字平台、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领域谋划储备、开工建设一批“促转型、补短板、增后劲”的项目,扎实推进能源领域“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努力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

加快煤矿绿色智能化改造是阳泉市构建新型能源综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目前,阳泉市建成华阳一矿、新景矿两座智能化煤矿和华阳二矿、程庄矿等79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并在有序完成结转智能化建设任务基础上,加快推动全市180万吨/年以上煤矿智能化项目全部开工。其中,华阳一矿成为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实现采、掘、机、运、通、选等主要生产数据集成和应用。大力推动开采方式向绿色转变,充填开采、无(小)煤柱开采、矸石返井等绿色开采试点的成功建设,让煤矿矸石无害化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先进产能煤矿达到26座,先进产能占比达94.5%。

立足“先进煤电+新能源+储能电站”三位一体,加快建设新型综合能源体系。华阳建投阳泉2×660MW低热值煤热电项目是跨省合作“晋电入冀”总体能源战略规划项目,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发电量66亿千瓦时,年消耗低热值煤预计400万吨,可供热面积约1800万平方米,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目前,华阳建投阳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正锚定年内并网发电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现场管理调度,科学组织施工,全力以赴抢时间、赶进度、提质量、保安全,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近年来,阳泉市锚定打造千万千瓦级多能互补、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目标,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积极布局和开发清洁能源,大力推动“风光火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在盂县粤电西烟150MW风电项目现场,高低错落的42台风力发电机组分布在山岭间,风塔上的桨叶随风转动。2020年底,一期50MW项目全部并网发电。今年5月初,二期100MW风力发电项目首批4.55万千瓦风电机组并网发电。5月29日,由北京弘盛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500兆瓦/1000兆瓦时独立储能电站项目开工奠基,主要建设大型集中式电化学储能电站,装机容量500兆瓦/1000兆瓦每小时,整套系统采用分体式设计,包含储能系统和升压变系统等,主要服务于区域新能源发电及园区内企业用电。

此外,国投平定10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盂县上社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等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盂县、郊区两个整县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加快推进。今年1-5月,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量16.28亿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幅2.26%。能源结构不断优化,绿色转型步伐加快。

数智新城加快建设

建设数智新城是今年山西省委赋予阳泉的重大使命。阳泉市牢牢把握数字经济时代机遇,加紧编制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重点实施好算力基础设施夯基工程、产业数字化示范工程、数字产业集聚工程、智慧城市应用创新工程、数字人才引育工程、数字生态涵养工程“六大工程”,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不久前,阳泉数科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阳泉邮政公司合作,投放无人车开展物流配送。这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发展的又一缩影。如今在阳泉,搭乘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出租车穿行闹市区繁华街道成为现实,自动驾驶技术在出租、物流、安防、零售等多场景投入应用,智能化、便捷化的消费模式正悄悄走进人们的生活。2022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7.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速达12%。

“以数延链”壮大数字经济,“算力+平台+场景+生态”四位一体推动数字产业化项目集聚。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是阳泉市发展数字经济、培育产业生态的“引擎”之一。目前,园区具备入驻条件,吸引多批客商前来考察,包括航天宏图在内的10家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完成入驻。6月5日,阳泉数科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正式入驻高新区中电阳泉数字经济产业园。该公司包括3家子公司,各自发力赋能数字经济发展,全力打造阳泉市“数智双碳”“智车之城”“网络直播之城”3张新名片,着力构建数字城市建设运营与数字经济产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不断积蓄数字产业新动能。

加快“以数治城”步伐,抓好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政务一体化大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搭建“城市大脑”,智慧服务在医疗、教育、交通、城管、环保、安监、安防等领域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建设数智新城,夯实数字基建是关键。今年,阳泉市适度超前布局数字基建,重点推动智能算力中心、5G基站等设施建设,打造山西省城市级大数据枢纽节点,积极争取融入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山西云峰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致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绿色节能示范性云数据中心,为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提供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服务和算力服务。目前,项目一期进入收尾阶段,四川雪巅互联网有限公司山西阳泉节能云存储中心项目、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阳泉节能数据中心项目落地。项目建成后,阳泉市服务器总量在去年达到22万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壮大规模。

特色产业集群起步成势

今年阳泉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打造包括新能源电池、大宗固废利用、新材料产业为代表的特色产业集群。

新能源电池产业是阳泉市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炎炎夏日,在平定经开区张庄工业园区,工程车、运料车穿梭,吊车长臂不停运转,贝特瑞年产5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中烜(山西)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中冀投(山西)年产5万吨锂离子负极材料及配套工序一体化项目等多个项目,正抢抓当前施工“黄金期”,高质高效推进建设工作。

如今的张庄工业园区瞄准发展新能源电池产业这一主导产业,加快全产业链谋划布局,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山西贝特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的专业化生产企业。该企业在建成年产1.2万吨锂电负极材料成品的基础上,于去年6月22日开工建设锂电负极材料一体化成品线项目,加之山西中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烜(山西)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入驻园区,推进相关项目建设,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规模不断壮大。预计到今年年底,园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规模将达到22万吨。今年年初,平定经开区特色产业集聚区(新能源电池材料)入选山西省第三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平定新能源电池专业镇成为阳泉首批认定的6个市级专业镇之一。此外,多氟多六氟磷酸锂、华钠钠离子电芯等多个项目加快推进,全市新能源电池产业规模将进一步壮大。

用好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基地政策红利,抓好大地海科、中科泓源等粉煤灰、煤矸石固废利用项目建设,发挥欧冶链金、天元绿环等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引进再生铝、废旧家电、废旧汽车、废旧电池等回收利用项目,推动绿色循环产业集聚发展。去年,中国宝武旗下欧冶链金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在盂县建设金属再生产资源加工生产基地项目,并于同年投产入规,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模式,快速壮大废钢回收加工生产、报废汽车拆解等业务。今年一季度,该项目带动全市战新产业增长310.7%。

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和制造业的基石。阳泉市在发展新材料产业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后发优势。位于阳泉高新区的日昌晶新材料山西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隆隆作响,蓝宝石晶体“走”下生产线。该企业是阳泉市首家主要从事高品质蓝宝石材料及产品研发、制造和销售的企业。今年以来,阳泉高新区加速升级半导体材料产业,围绕蓝宝石延链补链,助力企业通过引进新工艺、开拓新市场,串起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之“链”。一季度,公司实现产值1061万元,完成销售收入534万元。

此外,阳泉市坚持以电解铝产业为依托,加快推进高强高韧铝杆、高精铝板带箔等新型有色金属材料项目,大力发展铝合金深加工产业,推动PBAT可降解塑料及制品项目达产达效,加快煤层气制金刚石工业化量产,做大碳基新材料产业。

从“一煤独大”到“多业支撑”,阳泉市坚定不移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涌现出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带动作用大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正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支撑。(郭赟 刘海涛)

[编辑:张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