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治融合”解锁乡村善治“密码”
“三治融合”解锁乡村善治“密码”

夏日的平定县冠山镇城里街村一派景美人和的景象——绿树成荫的游园、平整干净的街巷、错落有致的高楼……清晨和傍晚,伴随着音乐响起,跳广场舞的村民满是幸福。

城里街村一角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曾经的城里街村并非如今这般和美模样,邻里纠纷、村民上访、拆迁矛盾等问题诸多。近年来,面对乡村治理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城里街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推进乡村治理走深走实,构建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发挥“1+1+1>3”的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景美人和的乡村善治之路。

平定县冠山镇城里街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窦崇祥介绍,城里街村是典型的城中村。全村有近1600人,大家分散居住在平定县城各处。由于村民居住不集中,这给基层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对此,城里街村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设置了6个网格、33个微网格,通过选好信息员、代办员、调解员、协管员、宣传员,畅通村民沟通渠道、架起党群连心桥,让村民更好地参与到自治中。

今年七十出头的李世芳是城里街村的村民,也是一名微网格员。乡邻家里遇到事,热心的李世芳总会跑前跑后帮忙,村里的大事小情她也积极参与。“村里有需要通知的事情,我就挨个打电话通知。联系不上的,就等晚上家里有人时,我再上门通知。村民对支村‘两委’班子有啥意见,我收集后会及时反馈。”李世芳说。

为了激发村民参与管理的动力,城里街村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透明化管理“三资”“三务”,保障广大村民的知情权,提高大家的自治参与度。同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明确了35条清单、7个运行流程,完善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参事协商会工作规范,让村民拧成“一股绳”,共同为村子发展建言献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城里街村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建起微信工作群。村中的大事小情都能通过微信发布,方便村民了解、参与村中事。

城里街村打造的消费集聚区

加强法治建设对推进农村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今年初,城里街村成功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窦崇祥说:“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创新‘法律明白人’制度与实践形式,全力营造乡村治理的良好法治氛围。”

近年来,城里街村借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东风”,盘活土地资源、整合土地存量,通过出租村集体房产,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出租房子的时候,有部分村民托熟人、打招呼,希望能给些优惠。但是,治理乡村不能一言堂,也不能有私心,而要依法治理、民主公开。”窦崇祥说,“我们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定租金,再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确定租金底价,最后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承租人,避免因人情关系而损害村集体利益。”

“随着社会发展,乡村治理也会面临很多新的难题,光靠自治和法治显然不行,还需要借助德治,规范村民行为、培育文明乡风。”窦崇祥说,“城里街村全面加强村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积极探索好家风、好家训在乡村治理中的融入方式,充分发挥其道德教化功能,引导村民见贤思齐。2020年,我们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耿久昌是土生土长的城里街村人,也是大家口中的“老主任”。前些年,富起来的城里街村人办红白事争面子、讲排场,攀比风愈演愈烈。耿久昌发挥乡贤作用,倡导村民“红白事不必奢华,节俭同样可以办得热闹”。村里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都能看到耿久昌忙前忙后的身影。

此外,城里街村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合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休闲广场等资源,定期组织群众汇演、播放公益电影、组织体育比赛,以文化浸润人心,让文明成为村子的底色。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乡村是最基本的治理单元,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窦崇祥表示,他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进一步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努力绘制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张泉东 郭辉)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