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勤学习敢尝试 新农人变“兴农人”
盂县:勤学习敢尝试 新农人变“兴农人”

工人正在浇筑混凝土构件

初秋,正是各种作物陆续收获的季节,但阳泉市盂县南娄镇坡头村的大棚里却不见往日绿油油的菜地,而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工人们有的浇筑混凝土,有的焊接钢架,有的开挖地基,十分忙碌。“8月初的那场降雨,让几个大棚外墙受损,收完最后一茬蔬菜,我们就着手维修、新建大棚。”大棚负责人之一赵福星说。

“八九月份正是大棚蔬菜大量上市的时候,我们却选在这时维修大棚,确实影响了当下的收入,但是新式大棚比旧大棚保温性好,长远看来这笔‘买卖’很划算。”赵福星说。

把眼光放长远,勤学习、敢尝试,是赵家兄弟的一贯作风。去年,坡头村为了盘活闲置资源,将村里原有的9个大棚整修后对外承包。在农业领域是“新手”的赵家兄弟承包了大棚,开始了转型之路。“我原来是货车司机,近几年运输生意不好做,在弟弟的建议下,我和他一起返乡种菜。”哥哥赵福云说。

与村里老一辈农民相比,年纪四十出头、走南闯北多年的赵福云是名副其实的新农人。在他身上,有许多新农人的优秀品质。从来没接触过农业的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学习上,买书学习、上网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农学习……通过学习,他解决了西红柿结得不稠、大棚低矮处无法利用、黄瓜容易有病虫害等问题。承包大棚的第一年,大棚各种蔬菜的产量都不错。

虽然小有收获,但赵家兄弟并不满足。今年,他俩到天津市考察,见识了新式大棚。“与旧大棚相比,新式大棚棚顶更高、面积更大、用的材料更好,我们很心动,想把自己的大棚‘升级换代’。”赵福星说。

8月初的连续降雨让原有大棚一侧墙体坍塌,这更加坚定了赵家兄弟改造大棚的决心。兄弟俩一合计,决定在8月中旬收完最后一茬蔬菜后改造大棚。同时,他们还拆掉了大棚旁废弃的养猪场,平整土地新建大棚。

兄弟俩各负其责。赵福星负责外联。他从天津市购买了钢架、棚膜,找工人进场施工。赵福云负责技术。他一整天“泡”在大棚改造工地,现场指挥施工。一个多月时间,新建的11个大棚主体结构基本完成,旧大棚的维修升级也接近尾声。

“我们维修了旧大棚破损的墙体,更换了棚内钢架,将大棚整体高度加高。新建的大棚采用保暖性好的加厚土墙结构,大棚高度从4米增加到6米,解决了低矮处无法种菜的问题。新旧两种大棚都采用优质棚膜,更利于冬季保暖。”赵福云说。

经过改造的大棚,棚内空间更大。冬季光照充足时,棚内能储存更多热量,即便是最冷的时候,也不影响蔬菜生长。为了不耽误秋季种菜,赵家兄弟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农家肥。下个月,大棚具备种植条件后,就可陆续投用。他们还从阳泉市郊区河底镇东村村请来一名技术员指导种菜。赵福云说:“改造完成后,基地的大棚就能达到20个,计划种植黄瓜、西红柿、西葫芦等蔬菜和麒麟西瓜,能为周边村民提供20多个就业岗位。从新农人变成‘兴农人’,是我们这一代农民的责任。”(侯节)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