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矿区:以“绿”为笔 绘就发展底色
阳泉市矿区:以“绿”为笔 绘就发展底色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记者赫慧敏 通讯员刘婕、李子轩)漫步阳泉市矿区,银圆山庄内一排排石基砖墙的院落,层层相叠,座座相摞,随山势耸立于半空之中,颇有些“布达拉宫”的气势;香河公园星辰花海基地波澜起伏的山岚、漫山遍野的花束如梦如幻,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和浪漫;赛鱼公园健康步道掩映林间,一步一景,空气清新,生机盎然……“满眼尽显生态绿”的矿区画卷呈现在眼前。

日前,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命名11个县(市、区)为第二批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阳泉市矿区榜上有名,成功跻身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多年来,阳泉市矿区始终把“绿色宜居品质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步子越走越坚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做好生态安全 全力守护优美生态环境

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培育、保护和发展是关键。

近年来,阳泉市矿区坚持底线思维,强化交账意识,以大气污染整体防控、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染场地修复整治等为重要抓手,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生态环境优势不断巩固。“蓝天”保卫战方面,阳泉市矿区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工业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全部完成,“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矿区优良天数持续增加;“碧水”保卫战方面,完成桃河河道生态治理工程,建成风景优美、生态宜居的滨水生态公园,矿区黑臭水体全部清零;“净土”保卫战方面,修复完成5个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示范工程、2310亩露天废弃矿山土地,有力推进官沟、西河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荒山及城市绿地绿化53万余平方米,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聚焦技术创新 稳步推进绿色转型发展

在阳泉市矿区沙坪街道黄石板公园放眼望去,昔日黑乎乎的矸石山,如今已有成片的小草泛着浓浓的绿意,曾经“灰头黑脸”的矿区面貌已焕然一新,逐渐展示出“矿在园中、路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新形象……

矸石山治理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中难啃的“硬骨头”,也是矿区蹚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新路的关键一环。

在由“黑”转“绿”的过程中,矿区积极探索方式方法,与中国矿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先后开展多项与煤矸石山灭火及生态恢复治理相关的科研项目,不断攻克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2020年引入“覆盖组合物和植被喷播技术”“温控法治理矸石山技术”,有效节约在排矸山黄土使用量,植被种植后10天左右发芽、30天左右绿茵成片,达到快速绿化的效果,同时,降低矸石内部温度、抑制矸石自燃,地表植被绿化率达93%,有害气体大幅降低,有效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为国内自燃煤矸石山治理摸索了一条新的途径、树立了样板。

与此同时,阳泉市矿区驻地单位华阳集团积极与高等院校调研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新工艺,充分实现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华阳二矿将绿化矿山纳入矿井建设规划,坚持“完成一项工程、绿化一片空地、形成一个景观”的要求,有效提升矿山“颜值”,把工业矿区变成宜业、宜居、宜游的小花园……截至目前,矿区19座矸石山已有17座完成治理,剩余2座在排矸石山正按照“自下而上、分层排放、黄土覆盖、恢复植被”的原则,实行边排边治的措施,确保煤矸石合理规范处置。

做大生态经济 加快打造宜居生态生活

保护和发展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环境,营造更好的发展和人居环境,落脚点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更好、更多共享发展成果。

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下,矿区聚焦近郊农业体系建设,在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以“一体两翼”为主体的近郊农业体系,生态农谷、农业园、养殖等产业正以“破茧化蝶”之势加速发展。

近年来,阳泉市矿区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上下功夫,打造的“三来”食品和利阳农产品成功跻身省级龙头企业,利阳农产品获得省级小杂粮联合体创建项目,石卜咀农业园区初具雏形,大村产业集聚区投产建设,官沟历史名村整体开发,南山生态农谷步入推进期,富山康养产业项目成功签约,南山村蘑菇产业盈利扩建、睿普山庄休闲农业项目独占优势,瑞丰蛋鸡养殖成为规上企业,石板片玉露香梨、杨氏月饼等产品在各级平台逐级参展曝光,具备了区域公共品牌构建能力……矿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越走越宽,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新起点上,阳泉市矿区将持续巩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成果,再接再厉,将“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优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决走好生态经济、美丽经济发展之路,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矿区。

[编辑:岳惠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