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县仙人乡东庄头村:放大优势 传统产业迎“薯”光
盂县仙人乡东庄头村:放大优势 传统产业迎“薯”光

“新建的厂房空间大,再多生产些粉条,也有地方放。”“咱的产品质量过硬,当务之急是拓宽销路。”“我们可以调整红薯的种植品种,配合加工厂的生产。”……近日,盂县仙人乡东庄头村支村“两委”成员聚集在村里新迁址的红薯粉条加工厂里,为厂子不同功能分区做规划,讨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东庄头村位于仙人乡东部,位置偏远,村民以种植玉米、红薯为主,产业单一,村民收入不高。“虽然我们立地条件较差,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村里土质适宜种植红薯,‘仙人红薯’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不少村民靠种植红薯增加了收入。”东庄头村党支部书记杜卫军说。

这几年,阳泉市种植红薯的村越来越多。有了市场竞争,东庄头村支村“两委”谋划着差异化发展,引进深加工项目,提升红薯附加值。于是,村里建起了红薯粉条加工厂。试生产成功后,红薯粉条也有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去年,东庄头村决定进一步扩大加工厂的规模。

“我们改造了一间闲置的大型厂房,又到河南省考察学习,购进了红薯粉条加工设备,还培训操作人员,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方法。”东庄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杜连彦说。

新建的红薯粉条加工厂很宽敞。自动化红薯清洗机安装在独立的操作间里,地面安装了排水系统,可以及时排水避免产生潮气。东庄头村村委会副主任张爱生说:“为了保证出粉量,红薯要在收获后及时清洗、加工成淀粉。清洗车间与制粉车间分开设置,能保证红薯淀粉的质量。”

经过清洗的红薯,在精选、去皮、粉碎后,经过至少3次过滤沉淀制成薯浆,再经过晾晒、打糊、干燥后制成红薯淀粉。红薯淀粉经过和面、熬制后,由人工漏粉制成粉条。“人工制作的红薯粉条,虽不像机器制作的那样粗细均匀,但是口感筋道、质地纯净,很受欢迎。”张爱生说。

优质的红薯粉条,除了工艺讲究,对红薯的品种也有要求。为了配合加工厂生产,东庄头村种植了70多亩高淀粉型红薯。这种红薯每公斤产0.4公斤红薯淀粉,每公斤红薯淀粉可制作0.8公斤红薯粉条。产量虽然不高,但是用料纯正,品质好。

东庄头村有50户脱贫户。红薯种植和红薯粉条加工产业对他们的带动作用很强。种植管护红薯、制作红薯粉条需要大量人工,村里优先雇用脱贫户。脱贫户李双未在红薯粉条加工厂工作,农忙时每天能挣100元工资。他还学会了制作技术,成了厂里的“师傅”。加工厂还向村民收购品相差、个头小的红薯,解决了村民“卖薯难”的问题。

“我们注册了商标,设计了外包装,推出礼盒款和平装款两种类型的红薯粉条供消费者选购。下一步,我们将想方设法寻求销路、打出名气,将红薯产业做大、做好。”杜卫军说。(侯节)

[编辑:岳惠芳]